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特别报道 >>正文

“以无为本而勇以成之

时间:2020-02-11 作者:来源:

  阳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既超越又现实、既现实又超越的生命学问。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这是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对其先生之道深切的感受和高度的评价。近年来,笔者尽管结合学习、工作、生活对阳明学进行了研习,但仍犹如雾里看花一般;最近,通过反观己心,对知见、工夫等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立体的匡正,枊暗花明的感觉随之滋生。现将其中的粗浅体会分享给大家,敬请批评指正。

  一、跳出阳明看阳明获得的认知或许更深些

  (一)承继传统宋明理学。大凡一家学术的地位和价值,全在于其在学术界能不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或者予以回答。宋明六百年理学,大体说来,宋代是创始,明代则是结束。到王阳明这里,理学才达到顶峰。宋代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虽然不少,但大的方面不外乎两个:一是本体论,一是修养论。他们对本体论的共同见解是万物一体,对修养论共同的见解是变化气质。最先提出万物一体主张的是周濂溪的《太极图说》,其次便是张横渠的《西铭》。后来,程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先后分别推尊《西铭》、主张性即理、维护心即理。虽说他们意见分歧,不相统一,但到底有全体一致的见解。因为他们有全体一致的见解,所以形成了时代学风;因为他们意见分歧,不相统一,所以在共同的学风下面保持了他们各自的精神和面貌。其间,他们虽然呈现出一元论的倾向,体现出折衷融会的学风,但由于他们各执己见,也形成了各立宗旨互争门户的风气。

  (二)回答问题发明本心。王阳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北宋理学进行了融会贯通、突破超越。他用致知代替北宋相传的集义和穷理,又用知行合一和诚意代替北宋相传的一个敬字。虽然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的一面,但他讲的心理合一,是教人从心上下功夫,与陆九渊走的不是同一条路。他曾说: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由此看来,王阳明是既不偏在心也不偏在物的,他在心、物之间特别点出一个感应来,这是阳明学超过朱熹、陆九渊的地方,也是阳明学折衷朱、陆,打通心物心外两端的精神所在。

  (三)突破超越独领风骚。笔者认为,突破超越,是王阳明成为璀璨明珠的妙诀。他提出的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基本框架的心学理论,强调人的自我觉悟,突出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一家之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教授说: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了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他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僵化守旧的思想界,特别是被朱熹理学束缚的人们,从而使明代理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名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来,朱熹把《大学》纳入的《四书集要》成了士子求取功名的考试用书,影响极大。《大学》首章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将亲民解释为新民。王阳明不赞成朱熹改正《大学》,认为古本《大学》所讲亲民没有错。他认为,至善之境,是明德和亲民的最高标尺、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他说:故止至善之于明徳、亲民也,犹如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一个要改为新,一个是坚持亲,一字之差,检验出了二者在体悟万物一体境界的高低。

  二、领悟良知为宗的真实意获得的进步或许更快些

  良知说,作为阳明学的正法眼藏,是其整个学问体系的精髓所在。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与学者言,费却多少言辞。今幸见出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学者闻之,亦省却多少寻讨工夫。学问头脑,至此已是说得十分下落,但恐学者不肯直下承当耳。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对此诠释得非常到位,他说,自龙场时,这良知二字已在他胸囗盘桓了,他当时悟道时就已悟及于此,只是还差一点。为了这,他先是说心即理,后又讲诚意,讲克己省察收放心,讲知行合一。尽管大方向、基本路数是一致的,但都不如致良知一语之下洞见全体。这致良知,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方法。这简易精一的致良知代表并体现了阳明学的精髓!

  王阳明的良知之说,尽管从内涵到外延都进行了界定,但运用时又是变化的,很多时候是随机而说的,有时指道的本体,有时指心的本体。针对这个问题,周月亮强调:阳明学以良知为宗,别的提法都是阶段性的教学方针。他一生说良知随机发用,时而偏天理,时而偏感应,时而偏无,时而偏有,总体上不妨这样理解:良知是明镜,这个明镜是有自性的,其自性可以示现为无,却能显现万有。这镜子的光源不在外头,就在心之本体。周月亮这番话可谓醍醐灌顶、彻法底源!事实也是这样的,庚辰年之后,王阳明对他发掘的良知经常不断地赞叹,特别是对他巨大发现的致良知更是充满了喜悦。

  看书不能明,须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我之所用。由此可以看出,人心即天理,更不烦有所谓凑泊。人心即良知,自然能明觉得此天理,也不烦再有所谓工夫了。把万物一体、变化气质融会贯通并用致良知统一起来,这便是阳明学对宋儒传统大问题获得的一个既简易又直捷答案的最大贡献处。

  三、以无我之勇开显变化获得的动力或许更足些

  圣人之学,以无为本,而勇以成之。这是王阳明对其学生方献夫在两年时间完成三次飞跃所表现出来的无我之勇的高度赞扬。笔者认为,按照阳明学的理论,以无为本与勇以成之是一不是二,一通则百通、通达则无碍,但那是对以王龙溪为代表的上根人讲的,对以钱德洪为代表的中下根人来说则需要悟修双融。笔者认为,要悟修双融洞见全体,必须像方献夫那样,以无我之勇的精神勇猛精进。那么,如何把无我之勇的精神落实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三步曲中而变化气质进而达到此心光明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步,即知即行。要领会即知即行,必须在悟字上用心。知行在本体上本是合一的。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笔者认为,如果在王阳明的关于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上悟到本体,那么就等于抓住了根本。即知即行即一,三而一、一而三,犹如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如果此时一悟即至本体,那就相当于站稳了脚根,即使有浮云也遮挡不住望眼了。

  第二步,即行即合。要领会即行即合,必须在精字上着力。悟到万物一体这个纲,虽然是已得本不愁末,但要变化气质还需在目上着力。这里的目,是指习气等。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这是王阳明的大胸怀、大精进。他告诉我们,只有以无我之勇的精神砥砺奋进,把功夫做到精一,才能克服自己成就自己,否则则不能进步、不能成就。

  第三步,即合即一。要领会即合即一,必须把果体用在明字上。镜是一,无穷的物是不一,以一统万的道行在于打通一与不一,知行合一即是打通的办法。知与行、事与理、性与相,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本体上是统一的。笔者认为,如果在知上悟到了万物一体、在行上变化了气质,达到了理事无碍、性相一如的要求,那么因为日月的契合,明就会当即显现出来。笔者认为,这既是王阳明所说的此心光明,也是他此心光明所道出的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境界!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王阳明的这番话告诉我们,求学就像挖井,必须在源头上着力,只有挖到本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也是笔者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还在继续努力之中因为此心未成,挖井的弯路非走不可。(山东省德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田德清)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