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舆情观察 >>正文

报纸不是明日黄花 新媒体也非救命稻草

时间:2020-02-11 作者:来源:

报纸不是明日黄花

新媒体也非救命稻草

□黄琳斌

即将过去的2019年,又有包括《成都晚报》《三晋都市报》等在内的一批报纸停(休)刊,入冬纸媒寒意浓。

不少人说,纸媒入冬的根子在于,这种媒介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受众的需求,新媒体的活跃加快了这种趋势的发展。窃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纸媒这种形式,而在其刊载的内容。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报纸只管让少数人满意,不讲新闻规律、宣传艺术,多数读者想知道、应当知道的东西常常不登,特别是很受欢迎、属于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几大块全面深刻的深度报道、见解独到的新闻评论、公正有力的舆论监督和耐读又富有人文情怀的副刊作品严重缺乏;而多数读者不想知道、不必知道、快餐式碎片化的东西充斥版面。另外,报纸数量偏多、内容重复,导致市场过剩。而部分报纸如《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等依然很受欢迎,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它们的内容让读者喜闻乐见。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各有各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互相竞争、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新闻业的历史表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旧媒介因新媒介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比如综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的电视出现时,很多人预言,以声音为传播介质的广播必将消亡,结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与其他媒介相比,报纸拥有诸多优势:历史最悠久,在全社会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在白纸黑字的心理作用下,可信度最高;阅读界面友好,可以很方便地反复细细品味,不易伤眼,不像手机阅读那样需要频频点击、上下移动页面;便于保存,可以很方便地查阅旧内容;等等。可以说,只要报业经历一番严冬的凤凰涅的洗礼,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我国目前虽有新闻APP大约上千种,表面上很热闹,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却屈指可数,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也在于内容的问题。新媒体再新,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形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如果报道内容空洞乏味,评论只是老生常谈,就算用全媒体来包装、融合,花样再多、技巧再高,照样没有受众。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祥敏教授,在评析去年首次设立的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时指出,参选作品在新闻性、现场性方面差强人意,把技术、内容和形态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融合发展的高水品作品还不多;在评点今年的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时他再次表示,很多作品缺乏叙事的完整度和深度,尤其是对新闻的发掘乏善可陈,有一些作品只有躯壳,没有实质。这是很值得大家反思的警钟。其实,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永远都是真理,因为受众无论接触何种媒体,他们最感兴趣的始终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令人忧虑的是,一些报社认为纸媒已是迟暮美人,同时过高估计了新媒体的作用,甚至将之当作救命稻草,逐渐把主要资源和精力转移到新媒体,忽视甚至放弃了报纸本身的强身健体、改革发展,导致可读性持续下降,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每况愈下,与读者渐行渐远。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对新闻采编机制进行根本革新,导致新媒体发布的内容也不出彩,换汤不换药。如果不及早重视这个问题,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报纸这块传统阵地丢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新媒体又没有办好。

所以,对一家报社来说,拯救危机的关键是在传播内容上下硬功夫。不论是报纸还是新媒体,都应当积极改革内容生产的体制机制,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努力为受众提供高品质、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提高贴近性和可接受性,实现报纸和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比翼齐飞。

上一篇:墨香里的年味

下一篇:咏梅(外一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