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治人物 >>正文

深山苗乡迎巨变 村村寨寨唱新歌(湖南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的故事)

时间:2021-03-10 作者:佚名来源:湖南省公安厅

  “古老的湘西,美丽又贫瘠,我为了生计,向山要地……”
2020年10月9日,湖南长沙,梅溪湖大剧院,以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的脱贫攻坚歌舞剧《大地颂歌》正在上演。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湘西这片热土上,每一声奋进的号子都那么真切,每一滴耕耘的汗水就流淌在眼前……
台下,一群正奋战在湘西州古丈县扶贫战场的扶贫队员们早已热泪盈眶,他们来自湖南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队。
从闭门羹到搅筷子 从穷搭伙到凑食堂
“这样的路,以前怕,现在还是怕。”
山路蜿蜒,几乎不到100米就是一个弯,暴雨过后的滑坡或滚石常常堵塞本就狭窄的山间公路。扶贫工作队队员李江伟一边小心驾驶,一边跟记者讲述老寨村出行的艰辛。
“由于交通极不方便,商品经济也不发达,农民养的猪抬不出来只能自己杀了吃。”李江伟介绍,在湖南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驻点的老寨村、丫角村和翁草村,很多村民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贫穷闭塞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宿命。虽然经过几轮扶贫,出山公路通了,但绝大多数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8年,当湖南省公安厅派出的三支工作队主动挑选古丈三个脱贫“硬骨头”村时,谁都没有想到,见村民难、吃上热饭难成了最先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上门走访有交流上的语言关,推广举措有百姓思想上的理解关,扶贫队员最初开展工作时,吃得最多的是百姓的闭门羹,考虑生计的队员们也恰恰从吃饭入手开展工作。
“因为交通不便,为了节约干活路上的时间,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只吃两顿饭。”湖南省公安厅驻老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小军介绍,初到时,工作队队员们选择在老乡家里搭伙吃饭,通过一个锅里搅筷子搭话头,逐渐和百姓熟悉起来。
“渐渐的,队员们也主动准备食材、适时展示厨艺,村部有了食堂之后,每当工作队开餐,都会热情邀请前来办事的村民随吃随聊。”李小军说,这样的“请客”,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甚至慢慢改变了村里百姓吃两餐的习惯。
“虽说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但通过这种方式,扶贫队员和村民们熟了,说得上话了,心也近了,工作慢慢也就好做了。”扶贫队员魏宏久笑着说。
在驻丫角村工作队队员田俊文看来,人熟了只是第一步,村组间隔着几个山头不怕,开车去不了的就步行,不好走的地方就手脚并用往上爬,只有脚踩泥土先尝苦与酸,把脉贫困才更精准,扶贫举措才更有的放矢。
苗歌茶乡让人醉 《向往的生活》在脚下
走进翁草村,一座苗族特色的古村落映入眼帘,黑瓦木墙,依山拥翠。一些独具特色的院落已整修一新,挂上了门牌,静待游客。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在远处山坡上,“白叶一号”茶园的茶苗正茁壮成长,远处飘来阿妹的苗歌,动听悠扬。
“土地贫瘠、人口密集,这里曾经没有合适的种植业,排污等要求也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湖南省公安厅驻翁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欧三任介绍,为了发展产业经济,工作队四处考察项目、联系专家,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引进了“白叶一号”这样的好项目。
“为了给150万株茶苗安好家,我们规划出750亩茶园。盛产期预计年收入300万至500万元,90%以上农户有当家产业。”望着满坡的“摇钱树”,欧三任信心满满。
“找准了路子,紧接着就琢磨怎么干,除了茶叶种植,依托传统苗寨村落优势,工作队同步确定了发展旅游的路子。”队员杜雨庭说。
“发展旅游,很多村民起初并不理解,觉得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而电视台录制节目更有很多习惯与苗家传统风俗相冲突,工作队多次入户做工作,为了让每一户都满意,甚至在春节前走访到深夜。”翁草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利说。
“在工作队的协调下,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第三季选择在这里录制,节目播出后村子一夜之间成为网红地,游客络绎不绝。”两年前受扶贫队感召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的“90后”村民石泽辉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化,也目睹了工作队工作的艰难。他说,现在真的是过上了向往的生活,也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里就能拿到分红。
“老寨村美得让人心醉,穷得让人心碎。”李小军介绍,工作队因地制宜,为村子量身定制特色产业方案,增强了村民的信心,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村里的懒汉动起来了。
李小军脑中有个久久不能忘怀的画面,一次省公安厅领导来考察扶贫产业时,贫困户张文志自告奋勇要求发展引入养殖产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今,老寨村开展了各类种植养殖培训,培养产业带头人。张文志也从贫困户变成养鸡大户,村民们纷纷调侃,说老寨里“飞”出个“鸡司令”。古丈县默戎镇党委委员粟冬梅说,工作队员都是穿着警服的老师,他们给老百姓宣讲政策、培训发展技能,更为村子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让百姓有了发展的信心,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乡成了致富带头人。
扶上马来送一程 警民携手鱼水情
为更好地扶志、扶智,三个村的扶贫工作队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充实两委,请来了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电脑、种茶等技能,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通过党建建强村两委,通过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通过协调资源建立专家联系机制,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建立一支不会撤的工作队。”驻丫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建民说。“除了建设交通劝导站,我们还开展了法制宣传和交通安全培训课,赠送安全头盔400余顶。”省公安厅驻丫角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彭华、黄紫勤介绍,工作队从文明交通入手,持续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特色产业框架搭起来,种植养殖技术也要引进来,不能让老百姓没有一技之长。”在老寨、丫角、翁草种植养殖产业基地,记者采访期间不时看到工作队员和种植养殖户、农业技术专家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工作队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也让他们的脑袋富起来,鼓励他们学习农技知识,搭建平台让他们尝试直播等新鲜事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把日子过得更充实。”湖南省公安厅机关党委扶贫专干欧阳艳飞说。
经过2年的努力,3个扶贫村成功通过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圆满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
“留下来别走了,没屋头,我给你地建。”在翁草村,83岁的村民石锦凤拉着工作队队长欧三任不让走。
“工作队来了,幸福日子越过越好!”“工作队是来帮我们、扶我们的,劳动致富才是硬道理。”记者所到之处,经常能听到老百姓这样的心里话,言语之间满是感激、挽留。
“扶上马送一程,乡村振兴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如今,乡亲们技能有了、信心足了,向往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扶贫队队员们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功夫下在“精准”处
采访脱贫攻坚,一定要去十八洞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时,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从那一刻开始,中国脱贫攻坚开启了以精准为特征的新篇章。
采访组一路深入湘西大地,花垣县的十八洞村,古丈县的老寨村、丫角村、翁草村……见证着脱贫攻坚成果带来的喜悦和振奋,也感受到一个个深度贫困山乡迎来巨变的背后,是如何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做到极致。
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扶贫第一书记,还是工作队队员,对本村状况都能“一口清”。聊起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就好像心里有把算盘;谈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扶贫政策,几乎脱口而出;提起扶贫产业和项目规模、效益,熟悉得像在说自家的事。
扶贫干部俯下身子、撸起袖子才会有这样清晰的认识,才能为每个贫困户找到脱贫的钥匙。
精准,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方法。
“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这是采访中扶贫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老寨村,这个“点子”是通过精准挖掘和帮扶一个人,来撬动一个村——帮助精准帮扶户吴玉明种植迷迭香成功,带动全村的迷迭香种植产业;资助贫困户向昌富发展林下鸡、生猪养殖,激发村民致富信心。
在翁草村,这个“关键”是抓住“白叶一号”项目落户的契机,激活一方山水——以茶旅融合的思路作规划,通过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吸引更多贫困群众参与。
精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底气。
在山村焕发新貌之后,当地的扶贫干部、群众更加清醒:贫困户脱贫、贫困地摘帽,并不意味着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下好“绣花”功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为老百姓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乡村,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还在下的功夫。
每一个现在都是未来的注脚,以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就具备了带领困难群众脱贫的能力,更有了致富奔小康的底气。
一周的采访,记者和扶贫工作队一起吃住在村里。乡村的夜晚,古朴而宁静。抬头,星光闪耀,每一颗尽管很微小,但都在努力发出亮光,最终汇成浩瀚的星空。


原文链接:http://gat.hunan.gov.cn/articles/26/2021-2/66112.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