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官到“村官”,扶贫12年,他有6张“面孔”
12年的时间能做什么
让一棵小苗长成苍天大树
让一个黄发小童变成大学毕业生
让一个婷婷少女变成中年大婶
让一个法院干警从青涩书记员到资深法官
......
他的12年
却只做了一件事
从法院到农村,从这个村到那个村
再到另一个村
从海拔1000米的坝子
到海拔3000米的高寒山区
整整轮转了6个村
他是谁
他在干什么
用老百姓对他的尊称、爱称以及戏称
我们总结出了他的6张面孔
等你来揭开面布
赵光玉又转到山上去了。
在此之前,他又收拾好背包准备离开城里的家,当时,年仅16岁的儿子问他:“老爸,你怎么又要去村里蹲着了?”“你不懂,傻小子!”笑着拍拍儿子的头,他出了门。
此后的几年,这样的情形经常上演。
村里来了个“赵百通”
2007年3月的一天,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大坪子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这位身上穿着西服、胸前戴着大红花、名叫赵光玉的指导员,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听说他是法官。在他们这个深度贫困村,细皮嫩肉的法官来能做什么呢?“当时我们还担心他吃惯了城里饭,不适应农村的艰苦。”大坪子村书记周金良说。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赵光玉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西服,走村串巷、摸进老乡家讨水喝、搭讪,跟村干部喝大酒、侃大山。一口地道的东川方言、随性的做派,活脱脱一个本地村民。“他真是与农村打搅得拢,不见他有生活不习惯的地方,我还担心他不适应,结果一来呢,样事都会!”周金良说。
村民们发现这个法官真是一位“百事通”。
忙着做宣传,让群众明了现在的政策,帮着村干部出主意,总能说到点子上。
周金良说,那时候村里到处都艰难,赵光玉硬是联系本单位东川法院,捐赠了办公椅、会议桌、电脑等办公用品,村委会才配置得像个样子!原来村子里一下雨,到处泥泞,门都出不了,赵光玉就想办法要了30吨水泥,组织村民捡石头修路,两三百人一起干,为村子修了第一条水泥路,这也是红土地镇第一条村内水泥路。此外,帮村里进行墙体美化,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等等...村子变得整洁、漂亮多了。
渐渐地,村民们对赵指导员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佩服。周金良说:“在工作方面赵指导员太踏实了,有些指导员下去以后就相当于是‘走读’的形式,他下去就住下,一住就是一二十天。他在村里只有集体宿舍里的一张床。”
当时村里有一个异地搬迁项目,因为山体滑坡要将一个村小组从山上搬下来,项目工期紧,那几天还下雪,赵光玉就在工地守着指挥干活。有一次天降大雪,但有村民守着自己老旧的房子不想搬,他一直在耐心地做工作.....直到晚上两三点,村民的工作做通了,才披着一身风雪、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休息。
“赵光玉法官真是个会做事情的人!”村民们说,他联系培训学校,为村民开展电脑、电氧焊、驾驶培训,帮助村民提高业务技能。在大家看来,他啥都懂,大家开玩笑喊他“赵百通”,样样都懂,样样都通。
当年,大坪子村被东川区委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连续六年被评为省级卫生示范村。
“东川活地图”
“当时是你主动报名下农村的吗?”“不是,当时我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报名。后来领导来找我谈话,我才应下了。”每当有人这样问赵光玉,就会得到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回答。
那是2007年,他随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出征。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东川区人民法院三级法官。早在1985年1月,他就来到了东川法院,先后在民庭、刑庭、经济庭、行政庭从事审判工作,是名副其实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从法官到村官,他确实一下子没做好思想准备。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壮观的场面,东川区委、区政府、各乡镇的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给驻村队员佩戴大红花,敲锣打鼓、鞭炮声声中,一辆大客车将各位驻村队员送到各乡镇,由各乡镇又送到各村。
对于很多驻村队员来说,当时犹如出征的将士;而对于赵光玉来说,那是一条回家的路。
红土地镇是他的家乡。“小时候是真的穷”,他说,七八岁就开始下地干活、放牛放羊,吃的是包谷、洋芋。当时不觉得有多苦,后来考学走出大山,看到更大的世界,再回想曾经的日子真的是太苦了,农民太穷了。他后来在大坪子村给学生做讲座,想起从前,没说两句话,眼泪就要流出来。
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和农村的处境有着最深的感受,走出大山的人不想再走回去。可曾经以铜矿名震全国的东川,变成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面对着破碎贫困的红土地,他又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
在大坪子村两年后,本想着可以回到东川法院继续审判工作,但因其丰富的驻村指导经验,上级又征求其意见,想派他到东川北部更远、更偏僻的高寒山区——因民镇大箐村。这次他爽快地同意了。
因民是矿区,海拔落差大,气候环境恶劣,山路崎岖难行,离东川城区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在那里,他一住就数月,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研究,最终写出了大箐村村情民情的调查报告,为后期大箐村在脱贫攻坚中,整体移民搬迁提供了详实有价值的资料。
此后,他的驻村扶贫生涯一发不可收拾。
2011年,到阿旺镇开展新农村建设。
2012年,在铜都街道办事处野牛村。
2013年,在阿旺镇芋头塘村。
2014年10月,他又回到了野牛村......这些年,他像一只陀螺一样奔走在东川的山村沟壑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可能是有感情了,怕换个人也做不好,就一直干下去了。”他说。
因他对东川的山路地理、村情民情可谓了如指掌,故又得一称号“东川活地图”。
有事找“赵三哥”
在轮转了6个村之后,2014年10月至今,赵光玉留在铜都街道野牛村驻村工作。
这个村庄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当时野牛老村还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寒山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一些“老弱病残”,房屋几乎都是年久失修的危房,生存环境恶劣,小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
有不少人家,没啥家具,“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赵光玉清楚地记得,他们去一个五保户家查看: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框;下过雨,院子里都是粪和泥巴,脚完全没处踩;桌子站不稳,鸡到处跑来跑去,板凳上都是鸡屎,没有地方能坐。“他家里面摆的东西,不用300块钱就可以买完了。”
这样的赤贫,让常年在农村摸爬滚打的赵光玉也触目惊心。他和村干部都认为这里已经不适宜人居住,必须搬迁。随后做了各种详实的调查,往上申报。
野牛村书记李成金说,开始村民们不想搬,认为搬下来气候热、不习惯,而且不能放羊了、没有土地了,搬迁工作非常难做,“说实话那时候我都没有信心了,后来还是在赵师的支持鼓励下,我才留下来。”
赵光玉配合村组做工作,挨家挨户去说,跟村民介绍党的扶贫政策,介绍搬迁下来会分到政府盖好的小区房,教育、医疗、就业都会很方便,介绍可通过外出务工和发展产业来维持生活等等。
“赵三哥是真的把贫困户当做亲人来看待。”野牛村包村科级干部张贤说,有几家帮扶对象说不通,他自己出钱买菜去家里与他们同吃同劳动,喝几顿酒,感情拉近了,话也好说了,村民们终于明白了村干部的良苦用心,同意搬迁。
如今,搬迁至平坝的野牛新村焕然一新。赵光玉又和村组干部一起忙着解决各种后续问题:发展种植户、养殖户,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每个月至少发布两次就业信息,千方百计提供就业服务。
群众也感受到了扶贫带来的好处,观念在慢慢转变。
赵光玉在家中排行老三,熟识他的人就叫他“赵三哥”,渐渐的,这个称呼就叫开了,村民们都说“赵三哥是个好人”、“有事找赵三哥”、“赵三哥不容易”。而对于村民们向他开口的难事,赵光玉也千方百计去解决,“不让它们随便掉到地上”。
最近,由政府出资,村里建了一个兔子养殖厂。这个项目从规划到建厂到投产,赵光玉都全程参与。承包兔厂的村民张兴平说:“赵三哥人相当好,又能干,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
到处找门路、要东西的人
东川法院院长毕建华说,一看到老赵笑嘻嘻出现在他办公室,他就明白了:这人又回来要东西了。而事实上,对于老赵的请求,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
“老赵是真的把村民当作亲人,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我们法院作为他的‘娘家’,当然要全力去支持他”,毕建华说,东川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作为东川的法院,要为东川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必须有一部分人投入进去。
他说,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进行的一次大决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这两年,东川法院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派驻数十名干警包村、驻村,深入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干警成为一个桥梁,村里遇见难题了第一时间就会回法院来想办法。“我们自身经费比较紧张,但是每年都会为他们争取经费,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赵光玉说,没有法院作为坚强后盾,他不可能坚持下来。法院为他协调了10万元的资金,用于野牛村道路硬化,资助资金5万元修建野牛村为民服务站。经他反映情况后,又拨款5万元让野牛新村安上了太阳能路灯,覆盖监控摄像头,过年过节给贫困户送慰问金、送大米、送电饭锅……
不仅找“娘家人”,为了村民,赵光玉可谓处处找门路,拉来的项目多亏“亲友团”。
野牛村书记李成金说,赵光玉是经常托关系、刷脸卡,找水务局要水、找供电局要电,找农业局要化肥、薄膜,找法院要大米......
野牛村刚搬下来时,农业用水成问题。“我们是在大白河供水渠的最尾端,别的村先放水,等到我们,有些庄稼都死了”,他说,没有水,村民种庄稼要运水,经常扯皮、打架。赵光玉就去水务局找熟人想办法,随后还与市园林绿化局一起,共筹集资金31.53万元建成了3000米田间沟渠,村民可以不间断种植蔬菜农作物,增加收入有保证。
周金良就见识过赵光玉要东西的“绝招”。当年为了修大坪子村的路,他去各个部门要水泥、材料,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你不给我点我就不走了!”为了村民,他简直豁出去了。
2014年,在芋头塘村,村民急需解决的是生活用电问题。山区电压太低,“想烧水烧不开,煮饭煮不熟,”老百姓无形中目光都盼向了他。他整天整夜,苦思冥想,只能找电力部门想办法。后来电力部门派人来安装了一个大容量的变压器,终于解决了1600人的用电问题。
这一份勤恳和执着,赢得了乡、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这是他对工作的态度。野牛村没搬迁时,孩子们上学有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一年级就要住校。现在就近多了,村里出的大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多。
到处要钱、要东西的老赵说,外界的眼光不重要,做出什么样子才是自己最重要的。
调解止争的“赵法官”
知道赵光玉以前是法官,现在还有村民叫他“赵法官”。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还体现在行动上。遇到纠纷就会来找他评理、决断。村里有人打架会找他去解决,有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也会请他去调解。
赵光玉的遇事“讲法”,给张贤留下了深刻印象。
搬迁时候各家各户若存在补偿纠纷,只要他一出面,总能作出符合法律政策要求、又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方案。
野牛村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了,不少老人独自在家,靠种田维持生活。为了保障老人的权益,很多时候需要与儿女签署赡养协议,走一些法律程序。这些工作都是赵光玉去做,小到拟一份协议,都是他亲力亲为。
张贤说,村里有几个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由村集体给他们贷款,扶持他们壮大,再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在定贷款合同的过程中,如何规范双方的责权,赵三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总能做得非常专业,又让老百姓易懂。”
除了搬迁、纠纷解决、重大项目的参与等工作,赵光玉还要负责村里的很多日常事务。前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负责、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具体到拉封锁线,搬运材料。2月,口罩相当稀缺,他自己掏腰包,找渠道买了400个口罩发给村里的疫情防控人员。
因为扶贫工作突出,赵光玉连续多年获得上级部门的记功、嘉奖。去年,东川设立“亲情小分队”,让走出农村的工作人员回到家乡,以亲情疏通、化解亲友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从而提升贫困户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上级指名要赵光玉作为亲情小分队的队长回大坪子村。当时,他在野牛村的扶贫工作十分繁重,而回乡的亲情小分队工作也紧张。他带领队员不分白昼,走家串户做了大量走访谈心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扶贫工作通过了省级考核、国家考核。
也是在去年,野牛村207户建档立卡户已经全部脱贫退出了。他说,现在又有新的任务,就是要帮村民找到生活的门路和技能,要防止他们“返贫”。
“老赵”太不容易了
今年,赵光玉53岁了,是名副其实的“老赵”了。法院的同事们都说,老赵在农村坚守12年,太不容易了。按照规定,53岁的人员不适合再驻村。但是村民写了联名信交到法院来:“请求赵师不要走”。
毕建华院长考虑到赵光玉驻村时间过长,太辛苦,征询他是否愿意回本单位。他又老实巴交地说:“回去有些工作都生疏了,发挥不了自己的作用,还是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我对农村工作的政策和村情都已经很熟悉,换其他人来,不熟悉,不便开展工作。”
40-50岁,是一个男人的事业黄金期,赵光玉选择从审判庭来到农村、扎根山区,在世俗眼光看来,意味着升迁和发展的空间非常小了。有人问他:“如果重来一次,你还愿意这样选择吗?”他想了想说:“可能不愿意。人总想再尝试另一条没走过的路,但是人生不能重来,既然选择了,就做下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在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中,了解这个大时代的农村和农民,也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他说,作为曾经的法官,自己也有法治理想,如今,爱人也是一名员额法官。“我们家有一个法官就可以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其实,这么多年的坚持,跟家人的支持分不开。自己经常不在家,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都要靠妻子来照顾,他非常感谢妻子。
“他其实是对农村有感情了,自己也丢不开。”赵光玉的妻子杨卫东说,赵光玉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人都有私心,但是看到他在村里竭尽所能做出的那些工作,跟村民打成一片,也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心里觉得还是应该支持他。他能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就够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赵光玉也会回想这半生,有主动的选择、有被动的选择,有得到,有失去。做法官,他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做村官,他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扶贫做的都是平凡琐碎的小事,但当他看到焕然一新的村庄时,当他驱车奔走在一条又一条山路上时,回望这片红土地,他忽然感到,这就是他生命的高光时刻。嗯,这样就够了。
赵光玉的儿子28岁了,也被单位派到东川因民镇的一个村庄驻点扶贫。这个高寒矿区的村子就离父亲当年驻点的村庄不远。驻村10个月,经历种种艰苦和磨砺,儿子深刻地理解了老爸。去年8月起,儿子主动申请派驻到野牛村,和父亲一起工作,一起参与并见证那些贫困与脱贫的故事。
野牛村委会大院,一间办公室一隔两半,文件柜后面,就是赵光玉父子的卧室。狭小的空间,并排放着两张单人床。一张床头摆着小说《八月未央》,是儿子的;一张床头摆着《邓小平理论》,是赵光玉的。
这天,儿子来跟老爸说,一个村民在野牛水库旁放羊出了些纠纷要他去看看。他忙拿上包出门。
就这样,赵光玉又转到山上去了。
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yn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0/05/id/5251249.shtml
- 许魏洲一句玩笑话,遭...2020-05-28
- 【重磅】安徽省201...2020-05-28
- 江苏“十大法治人物”...2020-05-28
- 井清军:疫情战场的“...2020-04-30
- 疫情一线:巾帼战士从...2020-04-30
- 招远市公安局矿区派出...2020-04-30
- 一名基层党员的坚守2020-04-30
- 平凡中的坚守2020-04-30
-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2020-04-30
- 连续8年突破“千万箱...20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2024-11-27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国务...2024-11-27
- 王沪宁会见新加坡国务...2024-11-27
- 中国检科院专家获20...2024-11-26
- 《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2024-11-26
- 王振江率团访问柬埔寨...2024-11-26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2024-11-26
- 招商不能“一招了之”2024-11-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