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司法改革 >>正文

司法改革动态2020年第十期

时间:2021-08-02 作者:佚名来源: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湖南法院简报

  (司法改革专刊第10期)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2月22日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在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落实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探索司法事务集约化社会化管理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提升“生产力”,取得了良好改革成效。

  本期推出张家界中院、郴州市北湖区法院、株洲市荷塘区法院、长沙县法院、邵东市法院的改革经验做法,供交流学习。

  
张家界中院:建网搭台 联动共治

  全力推进现代化服务型法院建设

  

  今年以来,张家界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法院工作部署,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机制,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现代化诉讼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7293件,同比下降16.2%。民商事案件调解率47.3%,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积极融入市域治理新格局。争取党委支持。推动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切实加强诉源治理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办法》,健全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建设被市委深改委确定为法治建设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争取政府支持。将行政、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纳入区县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市直各部门与信息平台对接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纠纷化解任务分解到区县乡镇及各个部门。多方参与社会治理。牵头召开由市委政法委主办、21个诉源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的全市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在“三调联动”的基础上,积极与妇联、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旅游、道路交通、金融、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作,完善诉讼服务平台对接机制。

  积极构建矛盾化解新路径。力推“431立体解纷模式”。“431”模式即村、乡、区县三级矛盾纠纷逐级调解机制,村级至少调解4次,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调解3次,区县级至少调解1次。仍未调解成功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诉讼、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通过应调尽调、层层过滤、多元解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完善委派、委托调解机制。依托调解平台吸纳调解员90名,对接调解组织81家,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婚姻家庭调解室、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室、医疗纠纷调解室、银行保险调解室等专门工作室。今年以来,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案件4110件,调解成功2703件,调解成功率65.76%。推行一站式工作机制。全面实行咨询、起诉、立案、调处、执行一站式机制,充分利用科技化巡回办案车、微信调解室、“在途速裁”APP等平台,将坐堂值班与巡回办案、服务窗口与移动平台、诉讼调解与多调联动、及时化解与定分止争紧密结合,“四有四化四结合”的审判模式效能显著。

  积极搭建诉讼服务新平台。推动“一站办通”,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全市法院均完成诉讼服务中心的现代化改造,配备智能导诉、自助立案、自助诉讼一体机和云柜等最新设备,形成了集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车载法庭等多渠道为一体的“厅网线庭”诉讼服务新格局。创新实行调解前置、鉴定前移、送达前行的“三前”工作模式,努力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目标。推动“一网通联”,实现化解矛盾零接触。启动24小时智慧法院建设,着力解决偏远山区当天不能立案难题。深化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大力开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和适用云间法庭审理案件,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云平台调解的一起合同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疫情期间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国十大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共办理跨域立案、网上立案512件,审核通过172件,立案成功率33.59%。积极运用网上交费系统,目前为止,网上交费成功4184件,网上交费占应交费案件的63.67%。推动“一网通调”,努力实现纠纷解决零障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以源头化解为主线,矛盾纠纷多发地为切入点,在主要乡镇、城区居委会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35个,安排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59人,开展调解指导71次,参与当地纠纷化解89件。出台《关于聘请乡镇街道政法书记担任“巡回审判联络员”的通知》,聘请24名乡镇、街道政法书记担任“巡回审判联络员”。

  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新机制。推进繁简分流。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全市法院均成立专门速裁团队,出台相应规程,规范速裁工作的范围和程序。采用案件“三分法”,根据案件类型和复杂程度,将案件分往调解室、速裁团队或其他业务庭室。力求做到调解先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速裁程序解决民商事纠纷4180件,约占民商事案件的62.1%,平均审理周期为10天,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加强司法确认。积极同行政机关、各类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部门对接,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在审查通过的基础上,人民法院快速进行司法确认,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今年以来,申请司法确认496件,均为有效。司法辅助参与调解。创新审判理念与审判方式,将司法技术辅助工作职能延伸,对审执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鉴定、评估等案件开展调解。运用鉴定、评估等方式向当事人提供专业性的解释和建议,在综合平衡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合法的调解意见,达到调解目的。工作开展以来,司法技术室在辅助工作环节调解结案15件,占申请鉴定评估案件的36%,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北湖区法院:构建“多元+分层+集约”繁简分流模式

  

  郴州市北湖区法院坚持以问题、目标、效果导向相结合,向改革要生产力,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分层+集约”的繁简分流模式,全院受案数量逐步下降,审判质效连年攀升,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今年1-11月,新收案件数12919件,同比下降11.98%,其中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8.32%,员额法官人均结案345件,在全省法院125个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五名。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促大量纠纷诉外分流。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一站式解纷机制。一是搭建诉调对接平台。选聘4名专业律师为调解员,同时吸纳具有法律知识和专业特长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形成了“专、兼、聘”一体的多元化调解员队伍,广泛开展预约调解、点名调解,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成功率达90%。以司法确认方式固化人民调解工作成果,解除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协议发生法律效力的担忧。二是构建矛调联动机制。整合乡镇街道综治调解、行业特色调解以及特殊主体特邀调解等调解组织资源,构建党政主导、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全区2镇2乡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市经济开发区共设立15个非诉调解工作室,大量简单矛盾纠纷通过诉调衔接分流化解。今年以来,非诉调解工作室共成功调解案件260余件,标的额300余万元。三是创建矛盾就地化解网络。推行“六进四联”工作法,开展以法律服务进机关、乡村、社区、校园、企业、重点项目和法官联系代表、委员、乡镇、街道、社区、园区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六进”和法官“四联”活动,定期开展上门立案、巡回审判、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推动形成集预防、排除、调解、审判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定点联系、送法上门、就地解决纠纷的联动网络。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多种类、多层次、多途径的解纷方案,激发法官参与社会治理的原动力,推动各类调解人员成为诉源治理的中坚力量,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分层实施繁简分流,促司法效率持续提高。将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分类处理,做到“当繁则繁、宜简则简、难案精审、简案快审、类案专审”。一是案件分流层级化。通过诉前调解分流、立案速裁分流、庭室自主分流三步走,层层“过滤”纠纷,梯次化解矛盾。第一步,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进行诉前调解,并将司法技术室鉴定、评估、拍卖的职能整合到诉讼服务中心,推行案件鉴定评估事项诉前解决,实现诉前调解第一次分流。今年1-11月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共在线调处案件1005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805件。第二步,在立案阶段由专职程序分流员首先将民商事案件结合案情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依法决定具体适用的程序,发挥小额诉讼及督促程序的作用;其次,进行仔细甄别,筛选出简单案件,由速裁中心进行审理,速立、速送、速裁、速结,实现案件的第二次分流。今年1-11月共审结速裁案件2989件,分调裁审案件占比69.49%,平均审理天数34.65天。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7.6%。第三步,根据案件类型、争议内容在庭室内部进行类案分流,实行专业化审判,专人办理,专业审判,专业归口,达到繁案精审、类案专审的目的,实现案件的第三次分流。二是审判团队专业化。充分考虑人与案、人与事匹配度,法官办案能力、经验和特长等客观实际,以案定额、按岗设员、动态调整,合理分配法官员额,量身打造专业化审判团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建设工程、金融、家事、民间借贷等专业审判团队。合理确定专业审判团队法官轮岗的方式和周期,让专业法官在轮流办理各种类型化案件中加强相互更替、衔接和交流,最大限度发挥每名法官的专业特长,全面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今年来专业化审判团队共受理案件2400余件,平均审理天数43.64天,比去年缩短15天。三是裁判文书精简化。制定下发《民事商事裁判文书改革样式》。按照“小额案件快速审、简单案件简易审、复杂案件精细审”的要求,推行速裁式和分论式裁判文书模式,各类裁判文书整体上篇幅比原来精简50%以上,被确定为全省法院民商事裁判文书简化改革试点单位。通过上述措施,推动该院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设立“三大中心”,促辅助事务集约管理。设立“三大中心”集约办理司法事务,让法官从无需判断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专司办案。一是设立财产保全中心为群众办好“急事”。设立民事财产保全中心,将审判经验丰富的未入额老法官安排到保全中心,负责各个诉讼阶段的财产保全工作。保全中心安排专人在立案大厅值班,做好保全立案的衔接、登记等工作,急群众之所急。保全中心设立以来共办理财产保全案件5703件,保全率100%,为兑现胜诉当事人的“真金白银”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设立文书送达中心为法官分解“难事”。设立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送达工作组,具体负责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除结案文书以外)的送达及排期工作。建立网格化集约送达机制。依托电子送达专用章,推进电子送达,开启文书送达新模式。同时规范委托送达和公告送达程序,确需采取公告送达的,需承办法官报请庭、局长审核,分管院领导审批。自2017年1月送达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共送达案件3万余件,发送法律文书60万余份,“送达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有力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三是设立卷宗扫描归档中心为法官处理“杂事”。成立卷宗扫描归档中心,将扫描工作外包,集中负责卷宗扫描工作。自2017年扫描中心运行以来,共扫描装卷各类案件6万余件15万余册,使法官从简单、重复的审判辅助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好案、快办案。推动电子档案的应用得到加强,节约了司法成本,促进了司法公开,提升了诉讼档案利用率,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查阅诉讼档案资料。集约办理司法辅助事务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委改革办的肯定和推介,并入选郴州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案例。

  

  荷塘区法院:“空间有限、服务无限”

  高标准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株洲市荷塘区法院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一体化、联动化为抓手,全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工作职责有限,为民情怀无限。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主动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一门式”政务改革和民生工程建设。从区委书记经费中争取专款40万元用于两个“一站式”建设,并在政策、资金、报建、招标、采购和多元解纷机制等方面得到大力帮助与支持,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序对接地方党委政府社会综治工作,切实将解纷工作向纠纷源头前移,形成化解矛盾纠纷整体合力。二是诉讼环境明显改善。为高起点改善诉讼环境,为诉讼当事人提供舒适的服务环境,专程赴广东深圳、佛山、江西南昌等地法院学习考察,投资200余万元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在全市法院率先建成集立案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多元调解区、集中送达区、信访服务区于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配齐自助叫号、自助查询、自助立案、自助复印、自助文书生成、“云柜”等智能化设备,满足来访群众的诉讼需求。三是服务事项一站通办。打造立体化诉讼服务中心,推进诉讼服务实质化运行,除庭审之外的其它诉讼事务均由诉讼服务中心承担,将原本分散于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送达、保全、评估鉴定、管辖权异议审查、卷宗扫描、材料收转等事务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办理,既打通服务当事人的“最后一公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又保障法官专司审判执行工作,充分体现“以法官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全年共生成电子卷宗20余万页,实现诉讼流程各节点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材料流转无缝对接。

  线下空间有限,线上服务无限。一是线上法院不打烊。通过湖南网上法院、“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基本实现案件的起诉受理、身份认证、举证质证、文书送达、案卷归档,咨询答疑、立案、缴费、接收法院文书等诉讼环节线上完成,除开庭外绝大部分诉讼业务“自助办”“一站办”,“立案阶段基本已无须诉讼参与人‘跑腿’,基本实现一站式网上诉讼服务”。24小时线上法院开通以来,平均日立案4.1件,收转材料7份,每起案件立案时间不超过10分钟,立案大厅人满为患的现象消失。当事人可刷脸查询开庭信息、在线阅卷、证据交换、远程开庭,全年累计提供各类服务4.3万次,真正实现诉讼零等待、服务不打烊。二是线上化解矛盾纠纷。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结合视频调解室、视频审判庭等硬件设施,全面实现当事人线上立案、调解、申请司法确认,特邀调解员线上收案、办案、结案。真正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做到案件全流程线上办理,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部诉讼程序。目前,已进驻7家调解组织,25名特邀调解员,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31件。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庭审业务得以快速普及,全年线上开庭视频审理案件273起。三是司法公开无限拓展。借助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全年裁判文书公开上网6557份,公开率100%;线上直播庭审1561场(次),共72.73万观看量,12.7万人次观看发布执行相关信息3309篇(人)次。

  服务时间有限,效率提升无限。一是多元解纷一体对接。在辖区7个人口相对密集的镇(街道)设立诉源工作治理站,建立社区法官工作室,实现辖区诉源治理工作站全覆盖。2020年度网格员担任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113件,律师调解案件335余件,涉保险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案件851件,道交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41.57%,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二是繁简分流分调速裁。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采用系统识别和人工鉴别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难易程度,分配到相应的审判团队。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4个速裁快审团队,1名员额法官带若干名法官助理、书记员,实现调解前置、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团队年均结案831件,结案总数占比47.4%。一审民、商事案件23.7%调解结案、38.5%快审结案、37.2%难案精审,员额法官人均办案周期由72天缩短至33天,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三是集中送达提升效率。组建送达中心,提升送达效率。送达平台与办案平台有效对接,全年网上送达3367件,平均送达周期37小时;用好政府网格化管理成果,充分发挥网格员优势,全年直接送达832件,平均送达周期2.7天;加强审核规范邮寄送达,严格执行“5日3投”规定,全年邮寄送达2801件,平均送达周期6.5天。

  

  长沙县法院:深化“互联网+诉前调解”多元解纷机制

  探索“联动精调型”工作新模式

  

  为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审判效能,长沙县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持续深化“互联网+诉前调解”多元解纷机制改革,加强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管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今年1-11月,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派调解案件5739件,调解成功2962件,调解成功率62.49%,一审同类民商事案件收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8.35%。

  坚持党委领导,打造诉前调解大格局。积极主动转变工作理念,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中,激活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化纷止争,努力实现“纠纷快处理、矛盾不升级”。一是充分发挥党委推动作用。县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将该院诉前调解平台建设和万人成诉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县政法委牵头发布《关于加强诉源治理、进一步推进矛盾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考核细则》,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二是加强诉调对接共建。在党委统筹安排下,积极融入诉源治理工作,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明确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诉源治理专项经费之中。同时,与公安、司法、住建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联动、联助、联调工作格局,确保精准甄别涉民生等群体性矛盾纠纷,积极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顺利进行。在司法局矛盾调解中心、星沙街道等镇街社区设立了20余个“诉调对接工作站”,畅通了县区、镇街、村居三级诉调对接渠道,织密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多元解纷大格局。三是充实调解队伍规模。将全县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和七大矛盾调解中心等调解机构的部分调解员、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和参与调解的律师等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员名录,邀请95名特邀调解员、15家调解组织入驻法院,接受法院委派调解案件。

  深化机制创新,提高内生性解纷能力。始终向改革要战斗力、生产力,紧紧围绕核心业务抓好配套措施,以专业性、高效性、权威性司法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一是加强调解案件分流导入机制建设。积极探索矛盾纠纷递进分层分流机制,以“三番分流”为抓手,切实精准将矛盾纠纷导入最佳处置轨道。立案前采取案件调解要素化识别,坚持“可调则调、能调尽调”,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情况下,将案件推送到诉讼服务中心;立案时进行调解要素精细甄别,根据调解案件难易程度、纠纷类型、事实清楚程度等,将部分适宜诉前调解的案件进行二度筛选,诉前调时进行调解案件类型化分流,采取专业对口化工作模式,指定合适调解员开展调解。二是推进调裁紧密对接型机制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6个速裁团队,与调解团队形成紧密对接工作模式,负责接受符合速裁程序条件的调解案件。严格规范案件类型识别标准,控制接收案件比例,确保接受案件数量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明确速裁考核指标,严格把控审理期限,确保矛盾纠纷快速处理。今年1-11月共审结5732件案件,占全院民事案件42.89%。三是优化诉前调解内部工作机制。加强整体调解要素配置,推行专业化调解模式,设立专门调解室,包括网络调解室、公证处调解室、婚姻家事调解室等5间;并分类分层分级管理调解员队伍,构建专业法官、特邀调解员、公证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模式,根据调解员能力、专业素养、特长等要素分配案件,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恰当处理。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安排专人指导调解工作、把控调解时间节点,督促调解员及时进行调解,实行案卷材料流转登记制,确保各环节运转规范。

  加强精细管理,跑出实质解纷加速度。始终聚焦实效,以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服务为抓手,推动智能科技与调解流程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诉前调解实质解纷建设。一是积极探索智慧调解工作模式。以诉讼服务大厅提质改造为契机,设置智慧服务区,引进诉讼风险评估系统,并添置诉讼风险评估机,帮助当事人识别诉讼风险;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在大厅中设置宣传屏,循环播放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优势、申请流程等,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在调解区设置调解员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报调解员调解案件数、成功率、擅长领域等情况,当事人可直接扫码自选调解员进行调解。二是探索集约型服务外包改革。协同推进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以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与第三方社会机构签订《政府采购外包服务合同》,将诉前调解信息录入、诉讼材料送达以及电子卷宗案扫描等辅助工作并入服务外包范畴,今年以来共计录入扫描案件近6000件,极大减轻了法院工作人员、调解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有效实现司法资源、调解资源的双重解放。三是加强调解协议审查力度。充分发挥司法指引规范功能,完善司法确认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机制,确认成功281件。开展实质审查模式,依照规定明确司法确认范围,并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风险因子识别,避免出现虚假调解、恶意损害他人利益等行为,确保调解公平公正、合理合法。

  

  邵东市法院:多措并举助推诉源治理提质增效

  

  邵东市法院认真落实湖南高院《关于推进诉源治理,加强“两个一站式”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强化源头分流、深化智慧应用、提升办案质效,创新构建便民高效的多元解纷机制,诉源治理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新收案件10251件,同比下降13.6%,审判质效在全省法院“巩固年”活动一类基层法院考核中稳居前三。

  党政主导,各方推进,凝聚多元解纷合力。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日常报告诉源治理工作,两次向市委提交专题报告。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建立矛调中心重大矛盾研判化解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二是发挥共治效能。以实施“诉源治理突破工程”为抓手,与政法委、信访局、公安局、民政局等10余家单位联合制定解纷文件12个,推动纠纷精准排查、内外发力、联动化解。三是强化系统集成。整合法院资源,调整内设机构,针对以往立案、诉服、调解、速裁多头负责,多元调解与速裁“两张皮”等弊端,将多元调解和速裁工作纳入立案庭,做到统一管理部门、统一流程规范、统一信息系统。

  源头预防,分流过滤,有效控制诉访增量。一是强化源头预防。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努力争取地方党委将“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无诉讼村”创建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考核,促使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二是强化分流协同。在城区挂牌成立重大矛盾诉源治理工作站、交通事故诉调对接工作站、家事纠纷调解工作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站四个站点,在各街道、乡镇设立诉前多元解纷工作室,工作室由“1名法官+1名司法员+1名驻村辅警”组成,承担上门立案、现场调处纠纷等八项职能,做到服务群众入乡入户,普法宣传进镇进村,化解矛盾到位到家,推动矛盾纠纷有序分流,减少诉讼增量。三是强化调解回访。推行调解建议书制度,立案送达文书时一并发送《调解建议书》,力促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出台《判后答疑回访暂行规定》,加强判后答疑和回访工作,避免诉讼变信访、初访变重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今年以来,全院共回访案件2830件,回访当事人2713人次。涉诉信访案件实现了近三年来分别以57件、41件、17件连续走低。

  调审结合,简案速裁,提升审判执行效率。一是配强调解速裁快审团队。确立“案件繁简分流+调判结合+简案速裁”分调裁工作思路,从速裁、快审入手,精选经验丰富的办案骨干和优质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建速裁快审团队,设立程序分流员,积极开展繁简分流、调解速裁工作,今年,速裁团队共收案2626件,结案2305件,结案率86.01%,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4.24%,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44.64%。二是规范案件审理流程。依托诉服中心案件管理系统,通过先行审查分流、先行调解分流、繁简审判分流的办法,构建立案、调解、速裁、审判无缝对接。制定《邵东市人民法院民事案件速裁流程实施意见(试行)》,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所有民商事案件,先行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案件,迅速转入小额速裁程序或简易、普通程序进行办理,加快案件审理节奏。三是强化审执协调。创新执行工作机制,率先建成执行110快速处置中心,进一步明确法院分工职责,优化审执衔接,形成相互分立、相互协调、行动迅速的审执运行机制。2020年,共受理执行案件3786件,执结3864件(含旧存),执行工作质效考评位居全省第二。

  科技赋能,双线并行,打造智慧诉服中心。一是线下服务一站清。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中心,设置诉讼引导区、登记立案区、诉讼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信访接待区、案件速裁区等六大区域功能,配备智能云柜、自助立案查询终端、诉讼风险评估终端,提供虚拟导诉、诉状回填等服务,实现诉讼事务一站式办理。二是线上服务一网通。打造“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提供网上立案、交费、阅卷、递交材料、文书查询、庭审直播等20余项在线诉讼服务。今年来,共网上立案1711件,同比增长131.6%,直播庭审3463场次,直播覆盖率45.32%,同比增长186.84%,跨域立案服务26件,初步构建起“家门口起诉”的便民诉讼模式。三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对交通事故、家事纠纷、劳动争议等类型化特征明显的案件,通过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和人民调解平台线上流转或调解,通过巡回审判、驻点指导等方式强化线下司法指导,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化解纠纷机制。

  

  

  


原文链接:http://hunan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1/08/id/6180105.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