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司法改革 >>正文

仅文书就达107份!棘手案件办结,他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2022-09-11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长安网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8月30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张世光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在参加表彰前夕,记者通过视频连线与张世光进行了“隔空对话”。

  “人民满意,方能彰显职业价值。和那些逆行而上、出生入死的英模相比,我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荣誉在前,他依然如往常般平和冷静,眼神里透着一股纯粹和坚定。

  “小案”办出“大人生”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行政检察案件不仅关系民生,更连着民心。

  张世光清晰地记得,那是2019年的冬天,大雾弥漫、寒气凛冽,王某和妻儿风尘仆仆来到市检察院,当面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告诉孩子:“乖,一定要记住了,张检察官是咱家的恩人!”

  16年前,王某因11棵树的所有权与李某产生纠纷。后因不满乡政府的确权决定,将乡政府告上法庭,并向检察院申请行政监督。但是由于证据不足等原因,检察机关无法支持其监督申请。

  “张检察官,我就是争口气,您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我就带着一家人去拼命。”王某眼含泪水说出的一句话让张世光震动不已,也让正在解释法律程序的他有了更多的反思——

  行政检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11棵树积下的十几年恩怨难道仅仅一纸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就能了结吗?

  理念一新天地宽。通过多次走访,张世光发现虽然没有证据能证明树是属于王某的,但是李某的证据与现实情况有矛盾之处,这就说明乡政府的确权决定并非完全公正。不忍王某继续陷于诉讼漩涡,张世光一边反复向王某及其家人释法说理,联系当地政府上门调解;一边根据他的家庭情况申请司法救助,让他感受到法律的温暖。慢慢地,王某积郁在心的“死疙瘩”解开了,同意与乡政府和解。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也成为我的初心——每起案件背后是群众的急难愁盼,也是他们的人生,哪怕再小也要当‘天大的事’来办。”

  “硬骨头”也要啃下来

  90年代因为半亩地的事儿将县政府告上法庭,在诉讼道路上奔波了近20年的孟某直接将一麻袋的文书扛到张世光的办公室。

  整整107份文书铺满了张世光办公室,但张世光并没有被这个阵势吓到。一番交流后,张世光发现,孟某虽已年近七十,但头脑清晰,说起案件来也是头头是道,声称自己是“民间法律代理人”,不少人慕名请他为自己打官司、出主意。

  “讲法条讲道理?咱们最擅长的不就是讲法吗?”张世光从法院裁判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入手,深入分析研判在案证据,细心逐条地向孟某解释,努力把事实辨明、把法律讲透,并就一些证据瑕疵和固执己见的孟某展开法律辩论。一次次的辩论,让孟某心服口服:“我接受检察机关的决定,为你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点赞!”

  

  张世光在公开听证会上现场出示调查核实的证据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在军队历练过的张世光,强大的责任心给予他无穷的勇气和力量,生出一股逢水架桥遇山开路的战力和韧劲。翻开他所办案件的卷宗,几乎是“硬骨头”的大集合——

  刘某因无法办理毕业证与学校产生纠纷,35年的诉讼和信访让其成了“上访钉子户”。张世光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学籍管理文件中找到突破口,面对态度强硬的校领导不卑不亢,最终推动双方顺利和解。

  赵某与邻居有宅基地纠纷,不满镇政府处理意见。张世光带领办案团队,反复查阅土地登记资料、走访镇政府等有关负责人和知情人,查明了案件事实、找到了纠纷根源,让这位82岁的老人在奔波29年后看到自己建房的砖落地。

  “把工作当事业、把责任当习惯。啃‘硬骨头’、解‘死疙瘩’,就是要千方百计降低群众不该有的诉讼成本,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张世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抓住“牛鼻子”激活“一盘棋”

  “近乎荒漠,才能画出新美的图画。”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的话让张世光开始思索,如何在行政检察这个近乎荒漠的领域中实现自我突破?

  行政检察案件俗称“民告官”,“程序空转”问题比较严重。想要改革创新,就要对“程序空转”动真碰硬,张世光抓住这个“牛鼻子”,把目光放在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上。

  在一次与省院领导的座谈会上,张世光的主管检察长陈顺芝敏锐地察觉到公开听证的方式将会是办案的大趋势,于是对张世光说,“公开听证别人还没做过,咱们就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闻言,张世光茅塞顿开。在省院七部和市院党组的支持和指导下,他和他的团队探索构建出“公开听证”、“公开宣告”、“公开审查”、“公开送达”、“公开回复”的“五个公开”化解机制,先后成功化解127起行政争议。

  

  在张世光的努力下,当事人与乡政府签署

  行政和解协议

  “随着司法改革的方案和措施落地,我强烈感受到行政检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基层行政检察办案数量少,社会治理参与度低一度让张世光十分头疼。

  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打破行政执法“数据壁垒”?曾经管理使用过“两法衔接”平台的张世光决定借助“大数据”的力量。他带领团队建立行政检察大数据职能辅助监督平台,把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非诉执行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使之成为做实基层行政检察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张世光的这一设想得到了省院和市委的大力支持,该平台先后联网了新乡地区13家检察机关、13家审判机关、453家行政机关,并被纳入市平安建设考核项目,激活了社会治理的“一盘棋”。

  “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是河南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王和平对张世光的评价。

  微光如炬终成星河

  “每次办完案件我都会细细思索、总结经验,努力把好的做法变成习惯,把经验转成能力。”张世光笑称,“这也离不开上级院的督促。”

  2019年8月,张世光刚办理完成第一个公开听证案件,此时最高检传来消息,指派其在全国首届“做实行政检察”高级研修班上做相关授课。“保证完成任务!”张世光立下“军令状”,七易其稿、反复打磨、逐字推敲,在12个日夜里不停修改,直到上级院认可,张世光才一头倒在床上睡了个好觉。

  

  巡讲团成员在西藏自治区院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向自治区三级院进行系统性授课

  “出手即出彩,完成必完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晓伟的话激励着张世光一路前行。26次在省级以上培训班授课,所讲课程入选全国行政检察业务培训师资课程,多篇理论研究文章在检察日报、人民检察刊发……最让张世光难忘的,是成为最高检讲师团成员,远赴世界屋脊——西藏开展巡讲支教。他坦言,“辗转5000余公里,15天的时间我们走遍了拉萨、林芝和阿里等地11家检察机关。大脑高速运转,记录回答各种问题引发高原反应,‘吸氧码字’成了我们最特别的体验。”

  乐于分享和交流让张世光结交了不少司法工作的同行,还有学者教授、律师等。“他不仅法律专业能力强,还对每起案件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有深入研究,了解的面非常广,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曾担任听证员的河南传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田世让对张世光印象十分深刻,“他对农村用地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研究特别透彻,一席话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和他在一起,他就会影响你。”这是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张世光就像一缕微光,汇聚光芒闪耀,终成一片星海。

  这次赶赴北京,张世光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亲自把刚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儿子送进校门。我们仿佛看到,在法治道路上,又多了一行追光逐梦的足迹……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2/2022-09/06/content_126676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