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舆情观察 >>正文

【主题教育理论辅导】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时间:2023-10-13 作者:佚名来源:西藏长安网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周佑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也为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我们要将“六个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奋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秉持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鲜明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性质、指明了方向。

  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切实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保护人民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属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全面实现为人民所需要的良法善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方位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不断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气质,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法治力量。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其秘诀就在于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文化、遵循法治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问题,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实践证明,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是最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底气、有自信,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

  守正意味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创新意味着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推动法治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尤其是要处理好法治和改革的关系,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通过改革完善法治。要挖掘和传承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法制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点领域改革

  始终面向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紧紧扎根中国法治实践,增强问题意识,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而不能一味移植西方所谓“成功”的法治经验。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就要聚焦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法治新思路新办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新要求新期待。重点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紧紧盯住执法司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夯实法治之“基”,着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些重大论断,蕴含着系统性、整体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不断加强理论思维能力。要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各方面法治建设。善于运用系统观念,综合考虑法治建设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做好法治中国建设的整体谋划,围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个工作布局加强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善于运用辩证统一规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法治系统中突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重点任务,在“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中抓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这两个关键,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设这个主体工程。

  坚持胸怀天下,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代变局之下,历史大变革的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有机衔接好国内国际两类规则,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反制打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积极深化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注重推动中华法系更好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法制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又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总之,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s://zfw.xzdw.gov.cn/zfjj/xxyd/202310/t20231001_4015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