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长征第一渡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的这盏马灯,见证了一位母亲对8个儿子长征后的思念。彭婧 摄
图为党员干部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熊涛 摄
清晨的阳光洒在于都河面,波光粼粼。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峨地矗立在于都河畔,静静地看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不远处的一处渡口,停靠着几艘刷着红漆的木船,船上铺着平整的木板,岸边一块巨石上刻着几个红色大字“长征渡口”,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无声地述说着9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集结:三十万人保守一个天大的秘密
1934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形成如铁桶般的包围圈,意图一举消灭中央红军。随着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红军的处境已经极其危险。
东线,敌东路军威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方门户福建长汀;北线,敌北路军集中兵力逐渐推进到兴国、宁都、石城一线;西线,有大山和隘口阻隔,大部队行动受阻。
唯有南线,红军与陈济棠的粤军进行过秘密谈判,达成“停战借道”等5项协议。加上于都境内多为丘陵地形,能够提供大部队转移时的隐蔽场地,有利于红军转移。
面对严峻形势,迅速渡过于都河跳出包围圈,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证渡河的成功,于都人民不辞辛劳协助红军,每天下午五点开始架设临时浮桥,红军则借助夜色的掩护迅速渡河。为了渡河的安全和隐蔽性,搭建好的浮桥又在第二天上午六点半前被拆除后分散隐蔽在河岸边,不留任何痕迹,以躲避天亮后的敌机侦察。几个渡口的浮桥反复拆搭有15次之多。
30万于都人民实行自动戒严,严密封锁消息,防止敌人渗透,并配合红军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国民党谍报部门对此一无所知,以至于红军顺利渡江后,敌人才后知后觉。
可以说,当时的于都人民是最具执行力的红色人民,保守“8.6万红军从各个战线向于都集结、休整、补充并雄赳赳地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秘密,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是于都县的荣耀,是足以光照千秋的史诗。
准备:于都百姓踊跃参军,捐献物资
在搭建浮桥过程中,于都河岸的许多百姓听说红军缺少材料,都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床板、门板卸下来送到架桥现场。
据时任工兵营营长的王耀南回忆,为了帮助架桥,有一个姓赵的老表拆掉了自己的瓜棚。当时南瓜还未完全成熟,材料征集组的同志劝阻老表说:“瓜还没有熟,瓜棚不能拆。”老表一听,啪的一下就把瓜藤扯断了,说道:“瓜还能再种,这桥可耽搁不得啊。”他主动把搭瓜棚的木料扛到河边,还特地给红军战士们煮了一担南瓜汤。还有一位姓曾的大爷,把自己准备百年归老的寿材也拿出来给红军架桥。
当时的于都县城,随处都是“只见门框,不见门板”。时任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指着协助工兵营架桥的赤卫队员、船工以及给部队挑水送饭的老表们说:“多么好的群众啊!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如今,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90年前周恩来发出的这句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在军需筹措方面,红军长征前的物资匮乏情况极为严重。由于当时的环境和战争状态,红军面临着极大的粮食压力。
尽管中革军委在长征前就意识到筹集粮食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因为国民党军队的极端封锁,获取的粮食非常有限。得知情况,于都人民纷纷将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拿出来作军粮,很多人家的米缸都见了底。
在兵源方面,于都人民积极响应“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1.7万多名于都儿女参加了长征,还有近万名民工随军出征。他们多数牺牲在长征途中。据统计,跨过于都河的于都儿女在新中国成立时,只剩277人。
在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106岁的段桂秀是赣南革命老区仍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结婚不到二十天,她的丈夫王金长便参加了红军,一句“等我回来”的承诺,让她从青丝守到了白发。1953年,35岁的段桂秀没有等到心上人的归来,等来的是一张烈士证明书。村干部告诉她,王金长牺牲了……多年以后,段桂秀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突然停在了一面草鞋墙前,那面墙上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她眼中含泪,哽咽着说:“金长哥哥帽子上也有一颗五角星。”
启程:奋起之旅、新生之路在此出发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艘渔船和一副竹篙。这是当年于都船工李声仁为红军摆渡时使用的实物。90年前的10月16日,以打鱼为生的李声仁正在鲤鱼渡口捕鱼,几位红军前来打探水情,问他能否撑船助红军渡河。李声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迅速召集了二十余艘船。
为了不暴露目标,红军决定在当天晚上就开始渡河。李声仁叫来了妻子负责掌舵。一趟接一趟,李声仁体力不支了,准备在船上做点饭充饥。当知道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时,他干脆吃生米充饥。经过几个晚上的努力,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三师顺利渡过于都河。为了表示感谢,红军给每一名船工发了大米和银元,并告诉他们:“红军不会忘记你们渔民兄弟。今后,我们一定会回来。”
在红军渡河的八个渡口,每个渡口都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他们把炒熟的豆子装进战士们的口袋里,把晒好的红薯干塞到战士的手中。为了不让红军战士喝河水,还有乡亲把家里烧的开水也送来了。有一个叫春秀的姑娘,为即将踏上征途的心上人谢志坚编制了一双草鞋,并在鞋尖上绑上了小绣球。谢志坚在长征路上只穿了两次。后来,春秀因在于都参加革命活动被杀害。如今,这双绣球草鞋摆放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展柜里,向人们讲述着这段感人故事。
红军出发开始长征后,于都县银坑镇窑前村的钟招子每晚都在老屋前为8个参加红军的儿子点亮马灯。1934年10月,她的8个儿子和大部队一起,踏上漫漫长征路。分别时,钟招子叮嘱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这盏马灯,一直到钟招子去世,足足点了26年。
这盏马灯,既是母爱之灯,也是革命之灯。在革命岁月里,数不清的英雄母亲,为远行的儿女点亮了回家的灯;无数的年轻恋人,把历经战火淬炼的爱情,永恒地定格在用心编织的一双双草鞋上。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从苏区出发,历经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走向光明的未来。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长征精神,中华民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罗沪京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0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席小鸿调研合作市法院...2021-04-30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2020-07-01
- 跨省游解禁,快快收拾...2020-07-20
- 习近平寄语广大少年儿...2020-06-01
- 且兰之难——古镇热潮...2020-07-20
- 创意加持,400多年...2020-07-20
- 暑期迎来跨省游重启,...2020-07-20
- 舟曲县院组织召开“推...2021-03-30
- 请农民朋友及时查收这...2020-07-14
- 连续8年突破“千万箱...2024-11-27
-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人保...2024-11-27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国务...2024-11-27
- 王沪宁会见新加坡国务...2024-11-27
- 中国检科院专家获20...2024-11-26
- 《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2024-11-26
- 王振江率团访问柬埔寨...2024-11-26
- 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2024-11-26
- 招商不能“一招了之”2024-11-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