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地方动态 >>正文

青史斑斑 | 在云梦发现历史

时间:2024-11-16 作者:佚名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云梦历史名人黄香像。 资料图片

  

  云梦睡虎地11号墓主人喜复原像,今年在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一个展览中首次亮相。在喜的墓中,发现了大量秦律竹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黑夫家书木牍,书于木者谓之牍,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 资料图片

  

  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一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云梦,一个浪漫、诗意的地名。湖北云梦,曾是楚国别都,是“天下无双”的黄香的故乡。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不仅令世人得以深入了解秦律,也让那些未曾被传世文献记载的喜、黑夫、惊等小人物为世人所知,他们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讲述着2200多年前的中国故事。

  广袤的云梦、孝顺的黄香,地名中潜藏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

  来自湖北襄阳的大诗人孟浩然,有一首著名的“干谒诗”,献给一位姓张的丞相,这位姓张的丞相,也许是张说,也许是张九龄。不论是谁,不妨碍今人读懂这首诗的内涵,并为它叫好。

  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以布衣终老,但他也曾有一颗入仕之心,端看这首诗最后四句,便知他渴望自己的才华被人赏识,获得推荐,建立一番功业。

  真正让这首诗流传不朽的是前四句,尤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是盛唐诗人的大手笔,写出洞庭湖的烟波浩渺、声势浩大,只有如此壮观的风景,才配得上诗人的器宇不凡。

  那时,人们认为古云梦泽横跨长江两岸,洞庭湖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但古云梦泽真的有这么大吗?

  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对古云梦泽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谭其骧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撰写了《云梦与云梦泽》一文,指出古人对于云梦泽的理解有许多错误。他考辨了古籍中“云梦”与“云梦泽”两个概念,古籍中提到“云梦”时,并不一定都指“云梦泽”。他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云梦”是一个“包括多种地貌,范围极为广阔的楚王游猎区”,“云梦泽”是其中一个部分。

  谭其骧先生还尝试推测了云梦泽的历史变迁。在战国时代,云梦泽主体的位置在今荆州之东、长江与汉水之间,华容县的南方和东方。而后,随着长江与汉水带来的泥沙逐渐在江汉平原堆积,云梦泽逐渐缩小,大概在东晋南朝时,“叫做云梦泽的那个古代著名泽薮,其历史可以说至此已告结束”。

  云梦泽不见了,但云梦这个浪漫、诗意、引发无数想象的名字留了下来。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建县时间为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这一年,以长安为都城的西魏,趁萧梁内乱之机夺取了汉水以东之地,分安陆县南境置云梦县。

  云梦这一县名,得自境内的云梦城。谭其骧先生在上引文章中指出,云梦城“地当南北要冲”,“春秋时这里是虎狼出没的可以从事田猎的场所,也不是沼泽地带”,到秦代,这里还是宫廷禁苑。

  云梦城,当地百姓又称为“楚王城”。这是一座始建于战国时代的古城,一种说法认为是楚威王(公元前340年—前329年在位)所筑城池,曾为楚国之别都。今天,楚王城遗址犹在,云梦县城中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道路被命名为“楚王城大道”。

  地名中隐藏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地名,可以知道一地有哪些山川,有哪些名人为人长久惦念。云梦县城中,“楚王城大道”东边另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道路,称作“黄香大道”,道出了云梦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东汉的黄香,以孝而闻名天下。“黄香温席”的故事,在古代可说家喻户晓,说的是黄香冬天用身体为父母温床,夏天则用扇子让父母感到清凉。不幸的是,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思慕憔悴”,哀毁骨立,几乎不能支撑到守丧期结束,乡里人称他“至孝”。

  黄香家境贫寒,他在操持家事的同时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史载他“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香日后出仕为官,获得“精勤”的好评。东汉延平元年(106年),黄香任魏郡太守,郡府名下有不少土地,过去是租给他人耕种,郡府每年可收谷数千斛。黄香认为此举是与民争利,决定将这些土地分给缺地之人,并督促他们不误农时,勤劳耕种。魏郡发生水灾时,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及获得的赏赐救济贫民,在他的感召下,“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救活灾民无数。

  值得一提的是,云梦县在历史上曾一度改称云孝县,可见孝文化在云梦历史文化中的分量。

  睡虎地秦简的发现证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已成体系

  云梦县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但论其历史文化底蕴,却是十分深厚。1975年,睡虎地秦简的惊世发现,更增其底蕴。这一年11月,在睡虎地岗地上开挖水渠时,人们发现渠中有青灰色的泥土,与周围泥土颜色不同,怀疑其下也许有古代墓葬。果不其然,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墓葬,其中在11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竹简,计有1155枚。

  这批竹简内容极为丰富,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篇。简牍文献的题名,有的是本身就有题名,有的是整理者根据内容拟加的,不同学者拟加的题名可能存在差异。

  幸运的是,我们依据《编年记》知道11号墓的主人叫“喜”。《编年记》记载了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间的军政大事和喜自家的大事。这九十年,秦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一统天下。《编年记》的每条记录都极为简略,简略的文字背后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而将自家的大事记录在国家的大事之后,也体现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国家的政策、行动深刻影响了每个家庭、个人的生活。

  在《编年记》中四次出现了安陆,前文提及,云梦在西魏建县前属安陆。第一次是秦昭王廿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攻下了安陆,楚国都城郢都也是在这一年被攻下的,楚国被迫迁都,又维持了半个世纪。第二次是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二十岁的喜出任安陆县一个“史”职,竹简上“史”字前的文字难以辨认,据学者研究很有可能出任的是乡史,大约是乡一级官府的秘书。第三次是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喜出任安陆令史,是县府的秘书。第四次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此时天下已经一统,秦始皇在这一年东巡郡县,到过安陆。

  喜在安陆仅仅担任了八个月的令史,在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正月,转往鄢县(今湖北宜城)任令史。任职鄢县期间,喜的第一个儿子“获”出生了,想来他必是抱着高兴的心情在竹简上写下儿子出生之事。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编年记》说:“治鄢狱”,即喜负责处理鄢县的司法事务。

  在喜的墓中发现的秦简,涉及内容虽多,但大半是秦律。他一定花了许多精力,抄写秦律条文。经学者研究,喜墓中出土的秦律竹简,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许他从家中长辈那里继承了一些竹简,习得了秦律知识。喜抄写秦律条文的初衷,应当是让自己熟悉法条,在断案时有确凿的文字依据。

  在这批文献未发现前,通过传世文献,人们只能获知秦律的大概面貌,无法深入到细节。这批竹简的问世,使学者能够了解到秦律的具体条文,秦律的完整、严密,说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

  我们不妨从《秦律十八种》中选取一条来看。《秦律十八种》摘抄了十八种秦律的条文,如《田律》涉及的是农田水利方面的法令,《军爵律》涉及的是军功授爵方面的法令,《效律》涉及的是核验官府物资等方面的法令。《效律》中的一条说,由于漏水等原因,使粮仓中的粮食受损而不可食用,数量不满百石的,应对“官啬夫”进行批评,数量过百石但不及千石的,对“官啬夫”要罚钱“一甲”,数量超过千石的,对“官啬夫”要罚钱“二甲”。除了罚钱外,还要让“官啬夫”和管仓库的众吏赔偿损失的粮食。如果粮食受到损坏但还是可以食用,则在计算受损粮食时,应将这一部分减去。当时有“赀甲”“赀盾”的罚则,并不是真的要赔偿甲、盾这些武器,而是指相应数量的钱。文中提到的“啬夫”是个所指十分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境下指的是不同的官员,在这里应该指的是仓库的主管。

  秦律还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环保意识。如《田律》就要求春二月,不准入山林砍伐树木,不准阻断水流;不到夏季,不准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准安置网兜捕兽捉鱼,直到七月才可解除禁令。

  《秦律十八种》等文献不仅对了解秦律具有重要意义,也连接着战国秦朝时代人们广阔的生活世界,使今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了比以往更深入的了解。

  古老的官箴书,开篇即强调为官者要廉洁正直

  喜有过一段军旅生涯。从《编年记》来看,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他在平阳从军,这原是赵国的地盘,秦国的统一进程已经推进到了赵国。六年之后,喜出现在南郡郡府中。南郡是秦国攻破郢都后设立的郡,云梦一带属该郡。喜在郡府中,大概仍旧从事自己熟悉的司法方面的工作。

  喜终其一生只是秦国的基层官吏,在他的墓中出土了《为吏之道》,由这份珍贵的文献我们得以知道时人心中称职的官员是怎样的。

  《为吏之道》开篇就强调了“洁”对于为官者的重要性:“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这一句话,就提及了四个为官者应具备的品质,廉洁、正直、谨慎、可靠。

  接下来,《为吏之道》以一系列包含“毋”字的四字短句,来论述为官者应该把握好的尺度,如“严刚毋暴”,执法严格但不暴虐;“廉而毋刖”,“廉”本指建筑物的边角,“廉”是有棱有角的,是可能与人发生碰撞的,这一条要求为官者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亦注意勿使他人受到伤害。

  《为吏之道》还提出了为官者的“五善”与“五失”。所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如果这五件事都能做到,“必有大赏”。

  《为吏之道》提供了三个版本的“五失”,似乎每一种版本对应不同级别的官员。其中一种版本,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一是夸夸其谈,二是骄傲自满,三是自作主张,四是犯上无忌,五是轻视君子而重视财货。另一种版本的“五失”,一是对民众态度倨傲,二是不满足于自己的职位,三是在任上巧取豪夺,四是不听从上级的命令,五是“安家室忘官府”,心中只有小家的利益,全然不顾自己公职在身。看来,这一版本对应的官员在层级上更高,因此要求也更高。

  《为吏之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应当是从一本完整的书中摘抄而来的。不论摘抄者的目的为何,他的这一举动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古老的官箴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廉洁文化遗产。

  《编年记》止于秦始皇三十年,或许正是在这一年,喜去世了。两千多年后,当考古学家打开睡虎地11号墓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在喜的头部、右侧、腹部、足部等部位,堆放着大批竹简。这些喜生前抄写过、阅读过、双手反复摩挲过的竹简,在他去世后陪伴在他左右,这些竹简是他生命中极为珍贵之物。

  在睡虎地4号墓中,出土了迄今我国最早的家书实物。墓主将“黑夫”和“惊”在木牍上写的两封家书带入地下,长伴在他左右。由家书内容推测,墓主或许叫“衷”,是黑夫、惊的哥哥。

  黑夫、惊写信的时间,大约是在秦王政廿四年(公元前223年),当时秦国对楚国大举用兵,兄弟二人在秦国军队中服役,从淮阳(在今河南周口)前线发来家书。

  黑夫的家书是这样开篇的:“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兄弟二人最关心的是家中母亲是否一切安好,他们一切安好。兄弟二人希望家里寄点钱来,再请母亲做几件夏衣寄来,如果家乡的布料贵,可以直接将钱寄来,他们在当地买布料做衣服。“为黑夫、惊多问姑姊……”这样的句式连续出现了多次,问候了许多人是否安好。惊大概是新婚不久就离开家乡从军了,他特别问候自己的妻子,希望妻子“勉力视瞻丈人”。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正是家书令人感到亲切的原因。黑夫、惊的家书,是写于九死一生的战争前线,我们不知道黑夫、惊是否活着回到了家乡。也许并没有,衷最终只能将两位弟弟的家书带入地下。

  明年是睡虎地秦简发掘五十周年。当我们在云梦县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参观这批简牍文物,阅读秦律的具体条文,聆听喜、黑夫、惊的故事时,请勿忘记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对它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研究。从竹简的编缀、文字的辨析到名物制度的考订,学者们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与讨论,才让我们得以聆听到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故事。

  研究的步伐未停,故事还有成长的可能。我们对文明的认识也是如此,地不爱宝,不断有新的材料问世,去丰富旧故事的细节,或讲述一个新的动人故事。(罗慕赫)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1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