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警示之窗 >>正文

中俄70年艺术交流: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0-01-07 作者:来源:

  文/杨雅洁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俄两国都拥有自身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从1949年到2019年,从前苏联到俄罗斯,从社会主义兄弟情谊到“一带一路”大国关系,两国艺术文化领域交流始终不断。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以双方在建交后艺术交流中的主导思想、交流合作、未来发展趋势三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两国70年艺术之路回顾梳理的同时引发读者对未来艺术的思考和展望。

  

u=1626474365,1497450820fm=26gp=0.jpg


  爱国是艺术的基础,初心是创作的源泉

  

  艺术是塑造国家形象和联络人心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家董希文用宽四米、长两米多的巨型画幅绘制了《开国大典》,用再现性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是中国跨入一个新时代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翌日,苏联即首先伸出友谊之手与新中国建交。这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时期的美术作品可以说为中国带来了主导性的影响。不管是风景题材、历史题材、肖像创作还是革命场面,从构思到构图都体现出高度的契合性。这和友邻两国共同遭受了国内革命战争和西方强权的侵扰,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深切渴望都有浓厚渊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苏双方在艺术方面主导思想都是宣传和平、歌颂英雄、表现团结和赞美自然风光的内容,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凸显爱国情怀和表达战争伤痕的艺术题材恰私春雨滋润着中国艺术家的心灵。就造型能力来说,苏联艺术家基本功深厚,画面雄厚,线条扎实囚禁,客观描绘真实,细节精确入微,色彩瑰丽;中国艺术家追求高于生活、超越现实的意境之美,对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是置身于其中,采取静观态度,缺少华丽之美。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宛若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互联互通,深化艺术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不滞后于国际化的发展脚步,加深中国的艺术发展教育深度与广度,推动国内艺术教育的革新,促进艺术的国际化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

  

  (一)艺术交流的使者:留学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去苏联留学是很多青年的梦想。新中国第一代圆梦的留苏艺术家有邵大箴、奚静之、全山石、苏高礼、罗工柳、李天祥等。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回信的8位老教授之一的邵大箴先生有言,如今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就是出国前教育部长杨秀峰对他说的话,去苏联留学的支出,相当于250位农民一年的收入。他觉得唯有发奋学习才能对得起祖国人民的重托。

  

  1995年王铁牛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求学,并成为梅尔尼科夫的学生。他一生把建构中俄艺术交流的桥梁当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编辑并出版了众多画册,并且介绍中俄双方的画家往返于两国做艺术交流的展览。他说,进入列宾美术学院后,当接触到他的老师梅尔尼科夫这样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近距离观察他的为人、他在艺术上是如何把握创作,以及他的生活方式、思维、精神上的追求等各方各面,让自己了解到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艺术家每天应该思考什么。感受思想不断被更新,眼界持续得到拓展。正如中国先哲所说的“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王铁牛认为,出国后他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更是极力想把所学运用结合到自己祖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当中去,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交流互惠以达合作共赢。

  

  (二)艺术交流的桥梁:展览

  

  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近年来中俄艺术交流展览更是接连不断,其中影响较大的如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2015年四川成都的《俄游画影》——俄罗斯之行绘画作品展;2017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展览中心的“一带一路·相约北京”中国、俄罗斯、希腊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还有2018年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在杭州拉开帷幕,交流周的重点以“传播中俄文化艺术共谱中俄友谊新篇”为宗旨;同年6月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行的《传承的路上——三代留苏留俄艺术家油画作品联展》,展现了三代留苏留俄五十多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还有2019年第一场《“飞跃山海间”俄派艺术与本土文化碰撞:中俄艺术文化交流展》在昆明871文化创意工厂举行;2019年1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及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俄罗斯联邦美术家协会及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的《守望·中俄建交70周年油画展》。

  

  一次次的艺术交流,将两国艺术之桥逐步加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手法和观念等领域全面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俄罗斯方面,一些近年来推广度较高的展览如2012年由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邀请,在莫斯科使馆区画廊举行《俄中油画作品交流展》;2015年莫斯科察里津诺国家博物馆主办,并在博物馆的核心展馆“大宫殿”举行开幕式的《印象中的东方——俄罗斯眼中的中国》展;2016年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体现中国艺术文化特点的《俄罗斯中国水墨艺术大展》;同年9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俄罗斯圣彼得堡政府民族委员会主办的《2016中俄名家作品交流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民族艺术宫举行;2017年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涅什中央展览大厅列宾美术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了《华夏文明之光——中国艺术展》,该展览令俄罗斯人民对中国艺术赞叹不已,俄罗斯艺术家表示欣赏中国艺术对他们自身的创作突破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还有《艺无国界——中俄书画艺术交流展》活动;2018年的“寄语未来·和谐世界”一带一路中俄青少年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暨中俄国际商贸与产业合作活动。

  

  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和扩容。中俄双方从地方到部门都举行了系列中俄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以推动中俄关系在未来实现更大合作与发展,巩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谊,开启中俄关系发展新时代,结出新硕果。回顾中俄建交70年的艺术交流之路,对两国艺术价值进行客观比较,对促进双方未来艺术发展与继续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俄双方在未来的国际艺坛上彼此发展的同时既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也要有本国的立场,同时保持住民族的特点,让民族艺术特点成为国际艺坛的经典符号。

  

  得益于当今全球网络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中俄双方能够跨时间、跨地点和跨文化进行互联网交流。未来的艺术发展更多地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面向公众进行及时的艺术展示和分享,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国际艺术新动态,促进创新的提速。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2020年1月号上)


[责任编辑:汪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