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调研 >>正文

男护工稀缺 职业细分呼唤观念升级

时间:2020-01-07 作者:来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不少行业似乎天生是女性的专利:育儿催乳、老人陪护、保姆保洁、医院护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男***务人员逐渐出现在家政护工行业中,他们的登场拓展了服务的边界。然而记者发现,由于可供男性工种选择的范围有限,加之一些传统观念影响,男性护工成了家政市场的稀缺资源。(见2019年12月26日《工人日报》)

  在家政市场,男护工稀缺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用工难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仅约400万,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而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护理领域劳动力供应呈现人才整体缺口大、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男性护理员尤其短缺等特点。

  男护工稀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收入不高,以北京某家政公司平台数据为例,该平台现有男护工年龄在45岁到55岁之间,薪资平均每天200元。这意味着,即便工作一整月不休息收入也不过6000元左右。二是社会认同不足,在很多人看来,护工与保姆没太大差别,我花钱你出力,天经地义。

  总体看,社会分工中,不少行业从业者的构成长期存在着性别差异,甚至很多职业只适合某单一性别的工作者承担。比如,催乳师绝大多数为女性、门卫保安多为男性。这些职业分工因隐私、体力等客观因素呈现出性别分布的不同,实属正常。

  但也要看到,有些行业从业者的性别不平衡,并非必须如此。比如,男教师、男护士、男保育员等。正如一位从男幼教岗位上辞职的教师所言,最不喜欢男阿姨这个称呼,从这一称呼就能看出男老师很难找到归属感。

  某种角度上说,男护工成稀缺资源,凸显职业细分的当下,需要更包容、宽和的劳动环境。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精细,工种也会越来越多元,不同人群对服务也会有更多差异化的需求。包括男护工在内的很多工种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提升社会认同,提高人们对职业划分的认识,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市场眼光,是努力的方向。为此,有的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增加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

  促进、推动一些行业从业者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越来越合理、均衡,不仅关乎每个人购买服务的需求能否实现,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zx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