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就是要让好人理直气壮
原标题:正义就是要让好人理直气壮
2017年9月7日,辽宁沈阳一位老人在药店买药时突然昏厥,店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导致老人12根肋骨被压断、右肺挫伤。此后,老人反将店主告上法院。近日,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决定驳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诉讼请求。
患者在药店突发疾病,陷入生命危险,店主具有行医资格,掌握较专业的医学知识,无论从责任角度,还是从道义角度,店主都应当对患者实施救助。然而,被救助者反告店主,这一幕不仅让施救者感到寒心,也让所有具有正义感的人感到不忿。
必须强调的是,多位医学专家表示,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造成肋骨骨折的情况并不罕见。有急救培训教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相比肋骨骨折,抢救生命肯定要放在第一位。法院最终认定,救助行为没有过错,不违反诊疗规范,无需对老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行为本身就存在各种变量与风险,在抢救患者的生命时,各种附加的伤害有时会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救助行为的目的是善意的,方法总体正确得当,施救者的行为就应当得到肯定与支持,而不应为不可知的风险承担责任。
对此,法律要旗帜鲜明地替好人撑腰,为匡正社会风气注入强心剂。2017年10月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已经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被称为好人法的法律,为判定类似事件的是非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
法律是公序良俗和社会文明的维护者,面对救人者成被告之类的糟心事,社会力量也要及时出动,让好人减少后顾之忧。毕竟,司法程序耗时耗力,即便正义的一方最终赢了官司,也会平添不必要的纠纷。据新闻报道,在法院判决结果出来之前,救老人店主的药店生意冷清,营业额下降一半多,不得不另寻地方开设诊所。
好人有好报是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慈善哲学,放在现代文明中审视,慈善往往是出于公义的无私行为,对好人的回报更多体现在精神激励和道德褒扬层面。不管怎样,好人可以不追求直接的物质回报,但绝对不能让好人因做好事蒙受损失。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能让行善事者处处提防、时时紧张。
因此,只有构建一套保护好人的社会机制,才能让好人不吃哑巴亏。比如,鼓励律师无偿为被诉救助者提供法律服务,设立好人基金承担因救助行为发生纠纷的各项支出,为好人因做好事而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等等。
只有综合调动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让好人坦坦荡荡、理直气壮,才能维护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遏制只顾私利的庸俗价值观,为激发更多善行善念创造氛围。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好人持以最大的宽容,哪怕做好事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也不能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使好人处于动辄得咎的不利局面。
上一篇:保险公司 接报交通事故量猛增
下一篇:重庆火灾私家车堵占消防通道?
- 包头铁路警方护航旅客...2020-02-12
- 稳外贸举措更加精准有...2020-04-30
- “云广交”开启转型发...2020-04-30
- 广交会网上举办 稳外...2020-04-30
- 促进“直播经济”良性...2020-04-30
- 能打、能蹲、能熬夜、...2020-02-11
- 精准施策激活全民消费...2020-04-30
- 以消费券加快企业数字...2020-04-30
- 跨境电商将成为新形势...2020-04-30
- 东风派出所“把脉问诊...2025-04-07
- 东风派出所深入生产一...2025-04-07
- 是“正常执法”还是“...2025-04-04
- 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2025-04-02
- 东风派出所进企业,筑...2025-04-01
- 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2025-03-26
- 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2025-03-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