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节营销”需保持消费理性
天歌
中国消费者协会6日发布2020春节消费提示称,春节期间,正是各类商家促销爆棚的时候,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社会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预付式消费方式时,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企业应当提高警惕。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盲从,勿轻信超低折扣宣传,以免遭遇无良商家卷款跑路。
还有十几天就是农历春节了,对商家来说,自然不会错过春节营销的机会。在此语境下,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显然很有必要。
所谓的春节营销,就是商家针对春节期间的市场消费推出的各种营销活动,主要就是以春节让利、年底优惠等方式来进行的促销行为。既然消费者在春节前后要进行各种消费,而商家又愿意让利、优惠,按理说应该是一件让双方皆大欢喜,实现双赢的事情,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一些预付消费领域,包括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等,商家的春节营销往往隐藏着各种套路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到时候非但优惠、让利没有享受到,反而还给过年添堵。
春节营销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以过年过节的名义进行大幅度的优惠让利,吸引消费者进行大额度充值。而很多消费者或是拿到了年终奖,或是结算了之前被拖欠的工资,所以这时候钱包也往往比较厚实,更容易在商家优惠让利的宣传之下冲动性消费,包括对预付卡消费进行大额度充值,也包括把一些本来不需要不准备买的东西买了回来。
这不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一旦遇到不那么正规,甚至是故意进行欺诈的商家,消费者就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往年的经验,很多消费者在春节前进行充值,等春节过后去消费的时候,要么当初帮自己充值、办卡的营销人员离职了,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之前被承诺的优惠;要么对方的门店干脆人去楼空,让消费者欲哭无泪,后续维权的成本又让人难以承受。
越是逢年过节,我们越要保持必要的消费理性。在消费之前,要充分了解商家的资质、实力,尤其要学会通过商家的网店、APP、公众号等来看看其他消费者的好差评,再决定自己的消费选择。而在消费之后,则要注意留好各种票据、凭证,以避免遇到消费纠纷,难以依法维权。
上一篇:“保健品不是药物”警示语去哪儿了
- 包头铁路警方护航旅客...2020-02-12
- 稳外贸举措更加精准有...2020-04-30
- “云广交”开启转型发...2020-04-30
- 广交会网上举办 稳外...2020-04-30
- 促进“直播经济”良性...2020-04-30
- 能打、能蹲、能熬夜、...2020-02-11
- 精准施策激活全民消费...2020-04-30
- 以消费券加快企业数字...2020-04-30
- 跨境电商将成为新形势...2020-04-30
- 东风派出所“把脉问诊...2025-04-07
- 东风派出所深入生产一...2025-04-07
- 是“正常执法”还是“...2025-04-04
- 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2025-04-02
- 东风派出所进企业,筑...2025-04-01
- 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2025-03-26
- 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2025-03-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