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认定方法”能否堵上App侵权漏洞
张海英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等四部门12月30日联合印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简称《方法》)。《方法》明确了哪些行为分别可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和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都对包括App在内的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做出了相应规范,但从落实情况看不太理想。比如几天前,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通告显示,在近期评估中发现57款App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4款App未完成整改。公安部、工信部也披露了相关问题。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侵害了用户多种权益。要规范App行为、保障用户权益,必须在现有法律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有关部门此次发布《方法》,旨在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中有关个人信息条款:其一,便于监管者准确认定违法行为;其二,督促App运营者自律;其三,引导舆论和用户监督App。
此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宽泛,客观上让一些侵权App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法律规定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认定违反该原则缺乏细则安排。《方法》明确6种行为违反必要原则,有望堵上某些App侵权、狡辩的漏洞。再如法律规定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某些App会利用法律表述模糊打擦边球,《方法》明确4种行为可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
也就是说,针对App运营者利用法律原则性规定打擦边球的各种行为,《方法》及时堵上了漏洞。尤其是多处涉及细节的制度设计值得肯定,如有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晦涩难懂、冗长繁琐,用户难以理解,可被认定为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这是人性化考虑,既便于用户准确理解,又能防止运营商利用专业术语利己。
《方法》压缩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空间,便于监管者执法,也便于用户监督。不过,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一些环节情况复杂,某些App运营商为了私利,不排除会针对《方法》拿出对策。只有让《方法》始终能跟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发展,才能对违规者形成有效约束。
为进一步堵上App违法侵权漏洞,除了落实《方法》外,还应考虑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从推荐性国标升级为强制性国标。对于推荐性国标,App运营商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而由于个人信息安全涉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荐性国标升级为强制性国标,有利于倒逼运营商严格执行,继而最大化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从今年有关部委专项整治情况看,不少App在自查自纠阶段、监督检查阶段并不主动整改,应视具体情况,依法处以下架、罚款乃至追究刑责。归根到底,要严格依法处罚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运营商,以提升法律惩戒力、威慑力;要让法律成为个人信息安全最强大保护伞,成为悬在App运营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包头铁路警方护航旅客...2020-02-12
- 稳外贸举措更加精准有...2020-04-30
- “云广交”开启转型发...2020-04-30
- 广交会网上举办 稳外...2020-04-30
- 促进“直播经济”良性...2020-04-30
- 能打、能蹲、能熬夜、...2020-02-11
- 精准施策激活全民消费...2020-04-30
- 以消费券加快企业数字...2020-04-30
- 跨境电商将成为新形势...2020-04-30
- 警企携手筑防线 春寒...2025-04-21
- 东风派出所“把脉问诊...2025-04-07
- 东风派出所深入生产一...2025-04-07
- 是“正常执法”还是“...2025-04-04
- 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2025-04-02
- 东风派出所进企业,筑...2025-04-01
- 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2025-03-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