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民主与法制网】北京检察机关去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40人

时间:2022-04-30 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4月2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40人,办理相关民事监督案件153件,行政监督案件79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45人。其中,侵权假冒类犯罪案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总数的87.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检察机关2021年办理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侵权的网络化、技术化趋势明显。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数字产品为对象的侵权行为多发,数据模型、数字版权、云服务平台软件等均有涉及。

  二是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需求和“老字号”保护需求日益突出。一方面,外资企业之间、外资企业与国内市场主体之间、国内市场主体之间均有因权属纠纷、知识产权的域内外保护等引发争议情况,涵盖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主要知识产权类型。另一方面,涉“老字号”案件既包括传统的刑事打假领域,也包括商标行政监督类案件。

  三是侵权假冒类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更强。2021年,侵权假冒类犯罪案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总数的87.2%。有的案件系“网上定制”,通过网络黑灰产定制“仿真度较高”的虚假商标标识,产业化、链条化特征明显。有的案件系“旧货翻新”,该类案件集中在手机、硒鼓、墨盒等日用商品。有的案件系“真假混卖”,大多数消费者难以辨别。

  四是企业核心信息泄露现象时有发生。2021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大部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系行为人离职时非法持有企业核心技术信息而引发。如朝阳区检察院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行为人原系某科技公司部门经理,在离职之际破坏公司核心机房的专用主机保密封条,私自拷贝公司核心数据,给权利公司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另外,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了10件“2021年北京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bjjc.gov.cn/bjoweb/mtbd/11365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zx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