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名实不可欺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为文为官,当名实相符,誉不虚出。苏轼在《答毛滂书》中写道:“世间唯名实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先后进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则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苏轼告诉毛滂,文章之可贵,在于高下有差别。如何来评判文章优劣?苏轼作了精辟的阐述:新进学者的文章靠先辈推荐而展示于世,受到一些人的重视,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文章的品位高低优劣是由“众口”决定,绝不是一个人的抑扬褒贬所能左右的。
事实上,文章好坏,自有评说,其名不靠一时推荐,靠千古公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言:“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好的文章,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是靠自身的文采流传于世。唐代诗人裴谐,一日经过杜甫坟前,写下“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的诗句。这首诗告诉世人,杜甫的文章,“光焰万丈长”,人虽逝去,但名声永留芳。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中写道:“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让欧阳修赞誉的苏舜钦,其诗文开创先河,名实风采,光耀后人。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文章功业,须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来不得半点虚假。俗话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吹大的气球最怕针。如果虚浮造作,名不副实,迟早会露馅,也会被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只有“以实浮于名”,才能让世人真正佩服赞赏。
作文与做官,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做官者要想赢得好名声,绝不能靠投机取巧得来,而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廉政勤政的楷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名传千古;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知行合一的观念深刻影响后人……这些为官者的荣誉不是自封的,而是凭借实际的成果获得人民的认可、历史的馈赠。
“名者,实之宾也。”一个人的名,是靠他的实绩来支撑的。名声的大小,取决于实绩的多少。所谓实绩,既包括对人民的贡献,也包括良好的品格修养。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兰考人民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东山百姓延续至今的传统;黄诗燕严于律己、勤奋敬业,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被群众誉为“最美扶贫书记”。事实证明,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才能经得起历史的客观检验,在群众心中铸就恒久丰碑。
“古之君子,耻有其名而无其实。”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做到实干立名、名副其实。须知,只有坚持以“真”为工作托底,用“实”让业绩生根,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好名声。(桑林峰)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sp/202311/t20231124_8000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新时代“枫桥经验”助...2020-04-30
- 2020年金稻穗计划...2020-04-29
- 党建|贵州农信:在“...2020-04-29
- 心理咨询乱象丛生:四...2020-02-11
- 广东各地强化监管守护...2020-04-30
- 检察机关有义务保障犯...2020-02-11
- 商务部:全国26家连...2020-02-11
- 24小时雷霆出击!2...2025-04-30
- 警企携手筑平安 共谱...2025-04-25
- 警民同心筑防线 群防...2025-04-25
- 警企携手筑防线 春寒...2025-04-21
- 东风派出所“把脉问诊...2025-04-07
- 东风派出所深入生产一...2025-04-07
- 是“正常执法”还是“...2025-04-04
- 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2025-04-02
- 东风派出所进企业,筑...2025-04-01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