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设“微专业”应防两种倾向
近年来,“微专业”在高校中火了起来。“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虚拟空间文化生产与管理”……这些都是高校开设的热门“微专业”课程。(4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微专业”不是什么稀奇概念。简单理解,“微专业”就是一些辅修专业课的“迷你版”。只不过相较于传统专业课,微专业课程设置更为灵活多元。说它灵活,一来是高校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拥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从专业定位、课程结构到发展方向大多为“自选动作”,而不必囿于“大而全”的传统学科类目规制。二来是它在课程内容和设计上更具弹性。辅修课、双学位课多数时间长、任务重,动辄需要百余个学分,微专业课就不同了,5到10门课、20个学分左右就可以修完,主打一个“极简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设微专业课程是现下高校主动直面市场的一次尝试。在部分人看来,过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总是绕不过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病,再加上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亟需探索新路径。较之而言,课程内容更灵活、教学方式更多元的微专业课程,恰恰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的创新之举。因其不仅能够在传统专业课程上做增量,有效弥补传统专业设置口径过窄、培养周期过长的问题,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微专业要发挥大作用,有两种倾向须避免。
一种是功利主义。去年某大学开设“公务员”微专业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普遍认为,仅靠申论写作、面试技巧这类课程内容或许能帮学生掌握更多应试技巧,可说到底还是停留在“工具价值”层面,与大学教育本身所追求的价值相去甚远。由此说开去,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本身并没有错,兼顾实用性也没毛病,但绝不意味着课程开设要向职业培训机构看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才智,才是此类课程的意义所在。
另一种是盲目跟风。从当前的一些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微专业设置都跟热门行当紧密连接,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值得提醒的是,开设微专业不能华而不实,为赶热门、追潮流一哄而上。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对专业可行性、可持续性充分论证评估。只有站在教学育人的基点上,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微专业课才经得起时间检验、社会检阅。(付迎红)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pingan.org.cn/zflt/611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子洲县城投公司及三成...2020-05-07
- 以更大的决心和行动解...2020-04-30
-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2020-04-30
- 联防发布会:重点场所...2020-04-30
- 青岛人 如需知识产权...2020-04-29
- 名人直播带货应承担代...2020-04-30
- 垄断市场令人不齿,3...2020-04-30
- 疫情更凸显预付卡风险2020-04-30
- 力戒形式主义,打好全...2020-04-30
- 警企携手筑防线 春寒...2025-04-21
- 东风派出所“把脉问诊...2025-04-07
- 东风派出所深入生产一...2025-04-07
- 是“正常执法”还是“...2025-04-04
- 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2025-04-02
- 东风派出所进企业,筑...2025-04-01
- 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2025-03-26
- 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2025-03-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