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时政资讯 >>正文

我国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时间:2024-09-25 作者:佚名来源:河北长安网

    人群健康素养逐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和下沉、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6岁、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积极进展。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我们实施了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说,现在已经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区达到1052个,国家卫生乡镇达到了2637个,国家实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项目从2009年最初的人均15元提升到2024年的人均94元。

    “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有了健康才有了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所以健康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位置。”雷海潮说,经过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一系列卫生健康措施,在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素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5年时间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成效。”雷海潮说。

    在一些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上,比如,中小学生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的问题,还有中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不正常的问题,国家卫生部门开展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积极传播健康知识。

    据雷海潮介绍,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是51.9%,比2018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经过教育、卫生健康以及新闻宣传等力量的积极帮助,我们遏制住了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恶化的趋势,而且正得到进一步巩固。”他说,另外,2023年全国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比2018年下降了48.6%,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5.1/10万,“这样的水平是我们历史上最好的水平,也达到了国际上中高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和重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控制。雷海潮表示,特别是这些年以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空气、水以及土壤等环境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公众所生活的环境,品质方面已经得到了提升。“另外,我们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早诊早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已经从2018年的17.36%下降到2023年的15%。”他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我们要积极进行细致的谋划,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另外,也要进一步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以及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提供强大的健康动力。”雷海潮说。

    医疗资源分配和布局更加均衡更加贴近老百姓

    在我国,既有医疗资源富集的大城市,也有偏远的地区和山村,如何引导和支持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加快区域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是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三点。

    首先,扩充优质医疗资源的规模和容量。“现在已经建立了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雷海潮说,“这些国家医学中心不是建在北京,而是全国各地都有规划、谋划。”另外还建立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资源在分配和布局方面更加均衡、更加贴近老百姓。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了114个。通过这些中心的建设,我国医疗资源以及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跃升,在东中西部之间分布也更加均衡。

    其次,着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国家级医疗和医学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帮扶基层,共同提升技术服务和管理。”雷海潮说,这些年来,先后推动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使得优质医疗服务能够送到县以下的老百姓身边。

    针对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的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实施了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还广泛开展了巡回医疗工作,把国家队的水平和能力延伸到县级。根据监测,现在92%的县级医院已经达到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县域医疗机构也大力帮扶城乡基层,比如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一级帮一级、上级帮下级的良性互动局面。

    据雷海潮介绍,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设置当中,最近几年面向省会以下城市进行倾斜。根据统计,现在临床重点专科新增建设项目中,40%设置在省会以外的城市。

    第三,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利用5G技术和先进信息网络手段,可以远程把医疗服务输送下去。”雷海潮说,比如大力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诊疗人次。

    此外,注重发挥民营医院的作用,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使得它们的服务更加规范,并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形成有效的补充。

    “我们将在国内9个城市试点推进外资医院设置工作,通过试点提升这9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居民就医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雷海潮说。

    基本建成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评估显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的15项主要发展指标,3项已经提前完成,其余指标全部符合预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说。

    首先,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余艳红表示,一方面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扎实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2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布局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遴选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另一方面,支持130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000余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

    “总的来看,基本建成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余艳红说,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9.3万个、总诊疗人次达到15.4亿人,较2022年机构数增加了29.2%,总诊疗人次增加了67.4%。

    其次,一体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取得新成效。在教育方面,推动成立了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在科技创新方面,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中医药领域建设了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布局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发布了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十四五”以来,中医药领域新增两院院士5名,评选表彰30名第四届国医大师和101名全国名中医,截至去年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数(包含助理医生)已经达到86.8万人。

    第三,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火爆,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中医药正逐步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中医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主动,建设了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连年举办,中医药援柬医疗队成为民心相连的纽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医药底色不断擦亮。(记者 熊 建)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pingan.org.cn/szyw/630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