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山下的村落书院
□周而兴
一
古早平潭岛孤悬东南沿海一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通常认为那里应是没有什么书院的。可是,在我小时就听到平北地区有“星楼学校”与“龙泉书院”的传闻。于是,探赜平潭书院踪影的念想,就潜入我的心里。
这日清晨,我随同在福州高校任职的陈同学驱车回平潭,专程探访他的老家红卫村。红卫村后有龙头山,海拔不高,然而翠峦叠嶂,钟灵毓秀,山下有“道彰岩”石刻、大士殿寺庙古迹,以及村中“星楼学校”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闻名遐迩。
在田野边驻车后,我们过一条清澈的小溪,行走十多分钟后,仿佛进入神秘的深山老林之境。我们继续披荆斩棘、汗流涔涔继续行走几十米后,惊诧地发现前方几块半遮半掩的叠嶂巨岩跃然眼前。
这就是“道彰岩”?微风吹拂,在晃动的树枝中“道彰岩”刻字时隐时现,显得深沉与神秘。慕名已久的“道彰岩”近在咫尺,令我激动不已。资料显示,平潭的摩崖石刻仅有十余处。然而,白沙垄自然村与同属红卫村村委会下的军路底自然村却占有三处。其中,这里的道彰岩石刻,是平潭最早的石刻。
时间回溯到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僧人璋公来岚化缘,寻踪至白沙垄村,发现这里青山叠翠、绿水环抱的秀丽风景,就决定在此定居。于是,便住在白沙垄村西北面山上几块巨岩叠嶂倚靠构成的洞穴里。然后,四处化缘募捐在此开建大士殿寺庙,建完后在洞穴上方的巨岩上镌刻“道彰岩”,彰显纪念完成夙愿。
当年僧人璋公在大士殿庙宇收纳信徒传经弘道,传播佛教文化,最终圆寂于此。大士殿寺鼎盛时拥有信众三千,香客络绎。
千百年来的风剥雨蚀,“道彰岩”壁面上爬满光阴的皱褶。大士殿寺庙何以崩塌圮毁?山寂岩幽,不由喟叹这些叩问无以回应。
二
“道彰岩”石刻中还有三处清代时的题刻,其中一处为清光绪初年游腾辉题镌“洞天一品”四字。
游腾辉为何人?据专家介绍,他是平潭招康村名儒,曾分别在“道彰岩”书院、白沙垄私塾、龙泉书院等处执教。彼时,书院周边乡村的不少先贤在书院里读书启智。
游腾辉还是平潭清代“蔚文诗社”创始人之一,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聚集诗社作诗吟赋,留下了不少赞颂秀丽山水或针砭时弊的好诗。
伯塘村乡贤吴寿鹤,号松汀,毕业于清光绪末福建法政学堂,履职于县教育会。在1912年平潭建县前夕,吴寿鹤与平潭7位贤达之士于前往福州向省府据理力争,请求平潭独立设县成功。吴寿鹤曾有诗句:“此里成何代,宁无胜迹留?烟台歼寇著,玉带绕村流。”描绘伯塘村风貌与烟墩山抗倭寇历史。
游腾辉在游历苏澳钟门山时,曾题写七言律诗《吟梯云岭》:“字仰梯云石壁中,登临感慨古今同。草埋军路旌旗冷,烟锁钟门市镇空。鲸浪拍天礁上下,渔庄扑地岛西东。前朝兴废从何问,古木寒鸦夕照红。”梯云岭是红卫村军路底自然村通往龙山后面钟门村的山道崇岭,“草埋军路”“前朝兴废”姑且揣测是他在“道彰岩”上题刻之时,正值古军路荒芜与大士殿衰落的阶段。据考,游腾辉题刻时,大士殿已不是佛场,改为书院,这在《平潭县志》中有所记载。
陈同学介绍说,早年村民生活艰难,曾经有部分民众居住在道彰岩书院旧址上。我注视着沧桑斑驳的道彰岩,不由得惊叹着,仿佛无情的时光在岩石间穿梭着,冲刷着。在经历千百年后,它们不再是石头了,而是一长串凝固的音符,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嬗递更替。如今,大士殿寺宇与道彰岩书院已荡然无存,只有摩崖石刻见证了当年此地的繁盛与衰落,以及海岛的发展变迁。
书院伴寺院,书声梵音交响,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书院,这里就是教书育人、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平台。历经千百年后,我站在书院的遗址上,本能地肃然放慢了脚步,好似行走在无边无际不动声色的岁月里,而那读书声与钟声未曾远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家事国事天下事就这样被学子们刻在了心里,转成为自强不息的修身信念和追求,熏染着这周边村落浓厚的文化底色。
三
临近中午,高挂空中的夏阳散发出炽热的光芒,我们匆匆地返回到白沙垄村上。村上斑斓的石厝错落有致,大多数的房子没有人居住,偶见几位老者在榕荫下乘凉聊天,树上不时传来聒噪的蝉鸣声,使原本宁静的村子显得热闹。
村中有口建于150多年前的泮月古井,我们打起清凉的井水擦脸,暑热与倦意顿时消弭。休整片刻后,我们移步参观古井旁边的陈东岚(亦称陈东南)烈士故居。陈东岚早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5月积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军政大学学习。1951年6月26日在重庆酉阳县剿匪作战中,因中弹受伤失血过多,经医治无效英勇牺牲,终年26岁,后被授予革命烈士。
在陈东岚烈士故居的附近还有一座破旧的古厝,斑驳的石墙上挂着一块“星楼学校”四字的牌匾。陈同学介绍说:星楼学校的前身为清末贡生林庆云创办的私塾,他热心公益,崇善重教,私塾免费培育了许多本村弟子和邻乡学子,深得人们敬重。道彰岩书院自清康熙初年创建,至1929年搬迁至红卫村的星楼学校,前后存续两百多年。
离开村庄时,我深情且敬佩地回望着那块褐红色的“星楼学校”牌匾,不禁感叹,旧时的书院是学子耕读经典诗词歌赋的场所,并强调修养德行与学识智慧并重的教育理念,难能可贵。“星楼学校”是村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符号。在这依山傍水、青树翠蔓的幽静村落书院里,走出了众多品学兼优的英才。
拂去千百年岁月的风尘,龙头山下的书院文脉流芳,为平潭历史留下了尊文重教风气厚重的一页。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yuanwenyi_1125/501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目睫之利
下一篇:没有了
- 联合执法+电子警察 ...2020-04-29
- 嘉善探索“非接触性执...2020-04-29
- 百米长的火车票,写不...2020-04-30
- 理板寸、啃泡面、不发...2020-04-30
- 漫画:从你网购一支Y...2020-04-30
- 一只口罩的自述:有人...2020-04-30
- 光影做笔入画来 一线...2020-04-30
- 组图:一根肠一碗面,...2020-04-30
- 思考:战胜疫情靠什么...2020-04-30
- 招商不能“一招了之”2024-11-26
- 肇庆端州检察院醉驾法...2024-11-26
- 张军会见第二批获聘担...2024-11-26
- 河源101个镇(街)...2024-11-26
- 江门蓬江:以解纷“小...2024-11-26
- 全国人大代表点赞广州...2024-11-26
- 紧急提醒:多个微信群...2024-11-26
- 佛山顺德交警部门开展...2024-11-26
- 下好援助“一盘棋”,...2024-11-26
- 执法内参通知2020-09-24
-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2020-07-15
- 温县汜水滩村有人偷挖...2021-05-24
- 致中共青岛市委王清宪...2020-11-25
- 公安县人民法院推诿并...2020-06-17
- 致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2020-11-25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2021-06-23
- 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2020-05-26
- 致滕州市人民政府马宏...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