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眼追踪 >>正文

扩大有效投资应因地制宜

时间:2020-04-30 作者:来源:

林火灿

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稳妥推进传统基建项目和“新基建”项目,使二者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不能“喜新厌旧”,盲目跟风搞“新基建”,忽视传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经济发展创造广阔舞台;也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与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有机结合起来。


近一段时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许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5G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


今年前两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三大领域投资增速均下降明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这是因为,投资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不仅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实现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稳妥推进传统基建项目和“新基建”项目,使二者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不能“喜新厌旧”,盲目跟风搞“新基建”,忽视传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都会带来大于项目投资额数倍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加大在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都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对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


从“新基建”自身看,搞“新基建”并不是要一切推倒重来,或者“另起炉灶”。比如,一些地方加快“新基建”的投资,并不是要摒弃已有的发展优势,而是要用新技术赋能现有产业甚至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新基建”离不开传统基建的支撑。只有传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夯实了,“新基建”投资带来的技术更新、产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革新效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有些地方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明显短板。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0%至30%;东部不少地区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管网等领域同样存在不少短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存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无论是在民生领域还是在区域发展方面,无论是从补齐发展短板还是从增强发展后劲看,我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顾及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及时补上有关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而非一哄而上地搞“新基建”。


事实上,中央在部署扩大内需时,始终注意兼顾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例如,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因此,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必须全面准确领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广阔舞台;也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与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有机结合起来,精准聚焦基础设施短板领域,聚焦影响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领域,切不可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把所有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向“新基建”,忽视补齐传统基建领域的明显短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执法资讯网 zfms.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